【本報訊】土地供應不足,公屋單位一屋難求,房屋署繼2014年向「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加強審查後,消息透露,署方將向公屋輪候冊上的一般家庭申請者「開刀」,擬引入定期查核機制,隨機抽選已輪候公屋超過2.5年,而未來一年內尚未達到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一般家庭申請者,要求他們申報最新的家庭入息及資產;若無回覆或不符資格,將被「踢出」輪候冊。有房委會委員炮轟政府做法本末倒置,「連排隊都唔畀人排……將公屋單位唔夠數嘅責任,歸咎喺輪候公屋家庭身上。」
記者:譚靜雯
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逼近26萬,當中約10.9萬宗為一般家庭申請者,平均要等5.4年才獲配公屋。消息透露,房署計劃向正輪候公屋的一般家庭申請者引入定期查核機制,建議隨機抽選5至10%、在公屋申請登記當日起計已輪候公屋超過2.5年,而一年內尚未達到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一般家庭申請者,要求他們申報是否仍符合現行申請公屋資格,但毋須提交證明文件。
最快明年第四季推行
其後再隨機抽選已申報符合申請公屋資格的申請者,要求他們提證明文件供署方查核。若申請者未有交回申請表,或所需文件不符合申請資格,其申請將被取消;而高齡單身人士及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的申請者則可獲豁免。消息指,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周五將開會討論,若有關建議獲得通過,最快明年第四季推行。
消息指,過去5年約有13.9萬宗申請需接受詳細資格審查,當中約18%申請被取消資格,包括沒有出席審查、超出公屋入息或資產限額、作出虛假聲明、在港擁有住宅物業等。消息指,署方認為以隨機抽選的方式定期查核,可以在較早階段接觸申請者,若不符合資格就會撤銷其申請,除了可更準確計算正輪候公屋的申請者數目,也鼓勵不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及早撤銷申請。
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房署向一般家庭申請者「開刀」,目的是「造靚盤數」,以縮短公屋輪候冊人數,「根本就係本末倒置,將建屋量不足、公屋單位唔夠數嘅責任歸咎於輪候公屋家庭身上。」他指出,現時輪候上公屋「閒閒哋都要等十年八載」, 但房署「連排隊都唔畀人排,仲要加咁多重關卡 」。
他表明,將於周五的會議反對引入查核機制,又指區選臨近,相信房委會內的建制派委員都不敢支持有關建議,「政府打錯算盤,就嚟選舉,我相信建制派、保皇黨都唔敢支持。」公屋聯會總幹事兼資助房屋小組成員招國偉也認為,有關措施只是小修小補,認為應將資源集中於增建公屋,幫助基層市民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