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評級機構惠譽本月初將本港信貸評級由AA+降至AA,另一評級機構穆迪(Moody's)亦於昨日將本港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穆迪指,逆權運動令本港下行風險上升,且政府施政效率低於原先評估,降低本港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有分析認為穆迪此舉反映港府因送中引發管治問題,令金融中心地位受質疑。
記者:黃詠茵
按穆迪標準,本港目前評級為Aa2,屬評級第三高,而中國內地評級則為A1,兩者相距兩級。穆迪指,將本港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的原因,是最近持續數月的示威反映本港制度正受到侵蝕,政府的施政及效益低於穆迪原先評估,損害本港作為貿易及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破壞本港信貸基礎。
港府施政效率低於預期
穆迪指出,香港擁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及經濟自主,令其評級較內地有優勢,但兩地的制度及經濟已越趨緊密,兩者評級差距亦越接近。兩地政經融合,本港的管治及司法實力被侵蝕,損害本港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穆迪又認為,本港在經濟上接近內地,但在司法制度上與內地保持距離,一旦改變這個平衡,將會令香港評級下跌。
事實上,今次穆迪下調展望決定,反映即使政府願意回應示威者部份訴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但公眾仍擔心本港與內地政經的平衡正在改變。不過,維持「Aa2」信貸評級是肯定香港強勁的財政實力和外部緩衝,政府債務負擔低、財政儲備龐大、外滙儲備充足,相信能夠抵禦衝擊和負面的長遠趨勢。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上午才就惠譽本月初的降級決定解畫,認為香港債務發行人質素高,加上作為國際企業集資中心,即使評級下調對香港影響不大 。但不到半天,便輪到另一間評級機構穆迪跟隨唱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指,不認同此決定,認為穆迪推論欠理據。
送中影響金融中心地位
另一間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暫時未有調整本港評級,但認為示威遊行拖累本港經濟表現,或使港府多年來首次出現綜合財政預算赤字的情況。不過香港政府具備強勁緩衝資本,故「AA+」的長期評級仍然獲得良好支撐。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惠譽及穆迪降級所針對的,都是政府施政問題,示威持續數個月,政府才正式撤回條例修訂,施政未足以令社運降溫,另邊廂,示威行動亦影響旅遊及零售等本港經濟,即使政府有經濟支援措施,亦因管治威信受打擊而裹足不前,令國際社會質疑本港金融中心地位。
對於再有一間評級機構下調本港評級展望,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擔心影響會擴大,由於根據現行國際制度,企業發債評級不能高於其所屬地區之主權信用評級,他指這可能影響與原本香港一樣評級的企業,不但有機會拖累其評級,而且增加其融資和債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