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常服用止痛藥的20歲少女突然出現急性肝衰竭並須換肝保命,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出,若因服藥而引致急性肝衰竭,一般服用一、兩劑藥量後短時間內便會病發,不會長期服藥後才突然出現急性肝衰竭。他懷疑女病人是感染病毒性肝炎引致急性病發。
與長期服止痛藥無關
姚志謙指出,由藥物引起的肝衰竭若屬急性,一般是服用一、兩劑藥後或在短時間內出現,「可能三至五日,或兩星期內就會引起反應,唔會話經常食、食咗好耐,幾個月甚至一年或以上,先至突然出現急性肝衰竭」。他又指部份藥物若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確實可能導致肝衰竭,但屬於慢性,止痛藥較少引致病發,多為個別舊款血壓藥、抗生素或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可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若發炎情況長期持續,可引致肝硬化,甚至慢性肝衰竭。
至於女事主急性肝衰竭留醫,姚志謙懷疑她是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引致,又指出現急性肝衰竭會有眼黃、小便呈茶色、作悶作嘔甚至輕微發燒等病徵,家屬可追溯女病人病發情況,查找原因。
■記者鄭大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