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肉票夭折 瘋搶生豬豬肉保衞戰堪憂

【兩岸專題】肉票夭折 瘋搶生豬
豬肉保衞戰堪憂

豬年裏,豬事卻不順!內地因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導致活豬大減,全國陷入豬肉荒,肉價較去年飆升兩到三倍,嚴重影響民生,百姓無不大叫「吃不起豬肉」;中央立即發表「豬肉保衞戰」,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稱,增加豬肉產量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軍令狀」,多地「限價、限購及補貼」等調控措施亦紛紛出籠。豬瘟加上中美貿易戰影響,有學者指,中共為免肉荒引發動盪,會危及政權,計劃經濟式的調控手段至少持續到10.1後,甚至明年春節。《蘋果》記者近日分赴廣西和廣東直擊,其中在廣西南寧菜市場復活的「豬肉票」,卻因肉價太貴,即使加上補貼亦欠吸引,肉票僅出現兩日即夭折;而廣東茂名則有屠場上演瘋搶生豬的一幕,豬肉佬並親自揭開其搶豬之謎。
記者:蕭宇 李俊杰 廖智廣

有豬肉佬爬上運豬車,搶先在豬身上打記號。

「豬肉票復活了!」廣西南寧市自本月1日起指定全市10個菜市場出售獲補貼的平價豬肉,其中位子淥綜合市場更推出憑肉票購買平價肉的措施。豬票與糧票、布票及油票等,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內地物資短缺、實施計劃經濟時十分盛行,但1979年改革開放後已消失數十年,如今竟因豬肉荒令肉票重出江湖,引發輿論熱議。

生意額大跌2/3 補貼後變搶手

「以前從來沒見過要豬肉票才能買肉!」1989年開始在位子淥市場開豬肉檔的吳女士表示,市場管理處9月1日開始發放每張「面值」兩斤的肉票,2日改發一張一斤的。「1號2號發肉票,生意好搶手,但仍要一天才賣完一頭豬。」吳女士表示,當局發豬肉票限購,是擔心有人搶買補貼的平價豬肉,轉手倒賣賺錢。不過兩日後沒有再發肉票,生意又差了。《蘋果》記者於4日採訪當日,截至傍晚,吳女士半隻豬都未賣完。她表示,整個街市以前日賣幾十隻豬,現在只賣十幾隻,少了約三分之二生意額,大半豬肉檔無奈停業。

南寧市的豬肉補貼措施,限定10個街市的每個檔口補貼150斤豬肉共450元。獲補貼的四種豬肉,每人每日限購兩斤,其中精瘦肉限定價格為每斤26.8元(29.56港元),排骨31.3元(34.6港元),前後腿肉22.3(24.6港元),五花肉21.8(24港元),比市場過去10日平均價低10%,不過仍比去年7元(7.7港元)至10元(約11)狂升多達兩三倍。有檔主小李表示,有補貼後買豬肉的人多了,「以前沒見過的老人都來(順便)買菜」。她的檔口補貼前每日只能賣半隻至一隻豬,補貼後能賣兩隻,由於政府調控,每斤豬肉普遍比補貼前便宜了幾塊錢。

在豬場內,豬肉佬為搶心儀豬隻而打鬥爭豬。 互聯網

30多歲的街坊梁小姐表示,幾十年未見過豬肉票,1、2日她買菜時見到要憑票買肉,「感覺有啲奇怪」,但她與友人到肉檔問價後,最終嫌太貴而沒有買,「吃青菜囉,唔捨得買(豬肉),太貴!煲湯都少咗。」對於肉票只重現市場兩日就被取消,令人質疑肉票是因對「豬肉保衞戰」影響負面而被消失。但該綜合市場管理處一名職員對記者表示,發肉票限購只為避免發生搶購潮,經兩日觀察並未發生,因而取消。

消失數十年的豬肉票重現市場,市民要憑此肉票才能購買便宜豬肉。

選擇性補貼惹不公

「不是賣完是處理完!」南寧水街菜市場亦是售賣補貼豬肉的街市,但多名豬肉檔主異口同聲表示,現時賣豬肉要蝕本。余女士指,整頭豬的批發價每公斤要41元(45港元),扣除豬頭、豬腳和內臟等「豬下欄」,其他排骨和瘦肉等四種補貼豬肉,按牌價賣出並不賺錢,賣不完更要平價賣出。余指着旁邊關閉的幾個檔口說,「有啲暫時休息,有啲轉行去打工」。而她自己仍開檔,只因需向餐廳或飯堂送貨,為避免熟客流失,蝕本也要繼續開檔,希望捱過「豬肉荒」的寒冬。而黃女士經營的豬肉檔則在濟南路菜市場附近,該街市和其肉檔都沒有獲補貼,她對政府選擇性向十個街市補貼豬價表示不滿,希望當局應一視同仁。

內地鬧豬肉荒,令全國居民消費價格連月上漲,8月上升2.8%,其中豬肉價格上月更上漲46.7%。國家部委以至各省市近月頻推豬肉保衞戰措施,除南寧出現豬票外,福建莆田6日也推出補貼價豬肉,每人憑身份證限買2斤。於此同時,國家和部份地方都分別驅動儲備豬肉投放市場,以穩定肉價,解決豬肉短造成的社會危機。

「好耐無吃豬肉呀!冇錢買,只能吃青菜!」、「冇得吃豬肉,細蚊仔跟唔上營養點算呀?」民以食為天,豬肉作為內地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類食品,豬肉價格事關民生大局。《蘋果》記者在廣西南寧和廣東茂名採訪期間,受訪群眾無不叫苦連天,有13口家庭坦言要隔幾日才買豬肉,當日只花20元人民幣(下同,22港元)買一小塊豬肉,「煲啲(肉)水飲下」解饞;有老人嘆退休金唔夠使。市面與豬肉相關產品也隨之加價,有包點店主坦承「肉包做小了,肉少放點」。

民生受影響 冇豬冇生活

「吃不起豬肉!」無論在南寧抑或茂名信宜,許多民眾異口同聲反映豬肉太貴,要少吃甚至不吃。在信宜街頭的三輪車豬肉檔,價錢比菜市場稍為便宜,吸引不少市民光顧。騎電單車載孫來買肉的張先生坦言,因為豬肉太貴,「要隔幾餐才吃」。他表示,自己和兩個兒子家庭加上老母親,一家共13口,因幾日無買豬肉,這天只花20元買一塊豬肉滾湯,「只能煲啲水飲下就係啦!」他搖頭嘆息說:「少吃肉,多吃其他,但其他物價也貴咗。」他以前一家每餐約花60元(66港元)買菜,「𠵱家都係60元,但餸少咗」。

退休的文姐買了40元(約44港元)半肥瘦豬肉,與街坊聊天離不開「豬肉好貴」。她表示,以前十多元一斤,更便宜時幾元一斤,現時瘦肉30幾元(33港元)一斤,她一家六、七人吃飯,「有時好耐都無吃豬肉,無錢買,只能吃青菜。」她又稱,已退休多年,「豬肉咁貴,退休金唔夠使」。

「40元一斤排骨點消費得起?」陸小姐一邊呻「豬肉真係貴到不得了,1,000元(1,100港元)現金買豬肉唔使十日花完」,但一邊仍掏錢買豬肉,她坦言因為家中有病人和小孩,「無得買少啲,又要煲湯又要餵小孩,細蚊仔跟唔上營養點算呀!」她表示,信宜少海產,民眾雞鴨都吃厭咗,「無豬肉點生活」,以前每日約花60元買豬肉,現時要過百元(110港元)。

非洲豬瘟會令豬隻皮膚出現壞死斑。

非洲豬瘟令內地活豬數量由3億至5億隻,銳減至9,600萬至1.6億隻。

肉價過貴 餐廳食店減份量

豬肉價格牽一髮動全身,影響其他物價也上升,豬肉相關產品影響更大,許多酒家和食店加價應對,豬肉菜式調高兩成至五成。在南寧濟南路附近開舖賣包點的王先生表示,因豬肉加價,其肉包近日亦加價5角(0.55港元),每個賣1.5元(約1.7港元),他坦言因應豬肉成本大增,「將包子做小點,肉放少點。」而且不敢再加價,「加價生意就差點」,更怕嚇走熟客。王太則表示,現在賣肉包沒錢賺,店內含豬肉的水晶包和叉燒包都沒賣了,只賣點肉包。「開店沒肉包不行,總要賣一點,但還要蝕本,賺不到錢。」她表示,現在賣肉包是想帶動其他包點的生意,「像菜包、甜包(豆沙包)能賺點,還有豆漿等,雞蛋也比以前貴賺不了錢,每次(入貨)都漲價」。她稱,現在生意比以前差很多,因為不少客人擔心肉有問題,「人家常說現在肉價貴了,你們不可能用幾十塊一斤的肉」。在場買菜包的一名女士也坦言,因為怕有黑心店用死豬肉做包子,「不敢吃(肉包),只吃菜包,可靠點」。她又笑稱,肉那麼貴,平時也盡量少吃肉,「又可以減肥又可以省錢」。

豬肉價格高昂,令不少食店經營加劇困難,惟有減少用肉量。

在南寧開快餐店的李小姐表示,各種肉類小菜最近只加一元(1.1港元),「加太多街坊老顧客也有意見」,即使現時每個月賣豬肉食品要蝕一萬多(1.1萬港元),但她坦言為吸引顧客繼續光顧不敢加價,只能從其他菜式賺回補貼,希望能捱多數月。而南人民東路一帶有多間燉湯店,有店主坦認,因為不能加價太多,只好在燉品內放少點豬骨和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