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紹:補貼事倍功半

劉銳紹:補貼事倍功半

內地去年8月爆發史上最嚴重的非洲豬瘟,至今全國無一省市或自治區倖免,就連香港亦受波及。為防止疫情散播,截至今年7月初,全國已撲殺116萬隻活豬,養豬大戶也紛紛退出本業,引發嚴重豬荒,豬價暴升,中央乃至地方近期連番出招穩定肉價、增加供應。受豬瘟和中美貿易戰影響,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肉荒暫不影響社會的穩定,但危機是存在的,料內地仍會有多項相應措施出台。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3日,全國共發生143宗非洲豬瘟疫情,撲殺超過116萬隻活豬。國家統計局調查發現,每年出欄量近180萬隻豬的山西晉城,今年已有三分之一養殖戶退出養豬業,導致活豬存欄量由3億至5億隻,銳減至9,600萬至1.6億隻。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吃掉7億隻豬,豬肉佔其肉食結構超過60%,而在目前活豬供應卻短缺,令肉價暴升。截至8月27日,全國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32.36元人民幣(約36.31港元),創歷史新高。內地除了推出豬肉補貼、限購等調控措施,中央和多地將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國家儲備凍肉等推出市場,以求在中秋至十.一前穩定肉價。

劉銳紹表示,「內地的各種政策是遠水難救近火……即使各省市下了死命令,如廣東要(珠海)養豬10萬隻但不可能立即見效,即使有補貼,但我認為成效是事倍功半」,所以當局也着力推廣人造肉,「想改變大家的飲食習慣」。劉提到,內地早前推出肉票,惟暫時總體來說未出現以前的計劃經濟,但若長此下去,就會讓人覺得「走回頭路」。他補充,目前肉價問題雖不至於影響政權穩定,但危機是存在的,這也是為何內地雷厲風行推出多項補貼,「料內地在十.一前還會繼續出招」,甚至延至明年農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