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接連爆出保安漏洞及電滙詐騙的環聯資訊(TransUnion),旗下環聯香港是本地提供個人信貸資料服務的「獨市」機構。環聯雖不受金管局監管,但銀行是客戶信貸資料主要提供方,環聯風波凸顯單一經營的系統性風險及缺乏競爭問題,促使金管局透過「加持」銀行公會,決心「破獨」。
記者:劉美儀
消息透露,銀公旗下消費信貸資料庫工作小組,近月舉行會議並確認,本港應發展「多於一家信貸資料庫(Multiple CRA)」的營運方向,銀公將外聘顧問研究,包括數據信息如何互換接合等系統設計藍圖,當局冀市場盡快出現第二間CRA。分析謂,以本港市場規模可容納兩至三間生存。
前年底成立並有中資行股東色彩的挑戰者諾華誠信(Nova Credit),其行政總裁何佳意回覆本報表示,非常有興趣成為本地第二間信貸資料服務機構,倘銀公能就客戶數據共享達成標準化規範,該公司最快今年底或最遲明年首季,可正式提供服務。
香港可容納三供應商
消息指為免日後出現多間CRA而數據不能互換,令新來者資料庫覆蓋不足,工作小組提議方案,包括參照轉數快(FPS)系統,各銀行透過香港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由金管局及銀公持有)作為平台,連結各銀行與CRA交換信息;另一做法是銀行直接備份兩套資料予多於一間CRA。
據悉,銀公已邀請三、四間機構競投顧問合約,目前正在篩選中。銀公發言人接受查詢表示,金管局去年就本港引入多於一間個人CRA諮詢業界,銀公經相關工作小組討論後,確認「Multiple CRA」方向,並決定委託獨立第三方顧問深入研究。
公會重申,保障客戶個人資料是銀行重中之重,未來會聯同該局加強監察機構遵守《私隱條例》及《相關守則》程序。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稱,當市場只有一家商業營運的CRA時,特別是單點失誤的營運風險會相應提高,在環聯事件前該局已透過銀公轄下委員會與業界商討,研究落實引入多於一家CRA的長遠發展,當局正與銀行商討具體計劃及時間表。
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對引入競爭表示支持,「若果環聯表現一直好好,冇人會諗引入新競爭者」。但對方接連出事外界自然會質疑,「繼續單一信貸資料服務供應商,會否對香港市場最有利」。
從簡單靈活考慮,他相信金管局不會以立法或招標發牌形式推進,而是按市場原則引入競爭者;以本港規模而言,料可容納兩至三個服務供應商。
環聯未獲准恢復服務
去年底環聯香港爆保安漏洞,網上查閱個人信貸報告的服務即時被叫停至今。據悉環聯原計劃上月恢復服務,但因電滙騙案,當局再審視其管理可靠性,估計本月內獲放行機會仍渺茫。
關於銀公小組確認「Multiple CRA」方向,環聯香港發言人表示現階段不作評論。
另外,就何時重啟網上服務,發言人指環聯過去數月積極與相關機構保持聯繫,並加強網上信貸報告服務的保安措施,亦聘請了一間信譽良好的第三方機構檢視新系統,加強針對網絡保安監控。
環聯正就改善系統方面作最終修改,並將於短期內恢復網上服務,該公司會與金管局及銀公就恢復網上服務方面保持聯繫,會適時通知用戶,暫時沒確實恢復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