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專題】預言級神作25年後再版《阿基拉》熱潮重生

【周日專題】預言級神作25年後再版《阿基拉》熱潮重生

去年尾開始,不少久未購買實體書的香港人紛紛破戒,為搶購日本漫畫神作《阿基拉》六冊再版中譯本,花了超過半年,最近終於mission completed。
日本動漫大師大友克洋這部國際知名神級作,因港台兩地相隔二十五年再版,加上故事以二○二○東京奧運前的今年二○一九為背景,再度掀起罕見的日本漫畫搶購熱。

筆者很記得,市道好景的八十年代,是我們的快樂時代。一九八四年,仍讀小四的筆者,每個周六的快樂時光,便是跟着讀中學的哥哥,由九龍過海去銅鑼灣逛日本百貨公司,到日本書籍部購買日本漫畫,因逢周六都是空運新書大日子。當年日漫界其中一件大事,是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推出日本版單行本第一期。當時大丸書籍部有一整個櫃枱,近百本有如電話簿又厚又大的《阿基拉》第一期堆叠如山的震撼場面,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阿基拉》先後推出全六期日文單行本十年間,一路見證香港市道變化。很多本地漫畫迷無論是否懂日文都曾擁有過一套日文版《阿基拉》,當年唔係流淚至行的勝利道一帶有很多模型玩具店,也有很多日本書店,紛紛出售《阿基拉》日文版。一九八八年《阿基拉》拍成震撼國際的動畫電影,也令原著漫畫更受歡迎。

喚醒港人上街買書

一九九三年,《阿基拉》正式開始推出中譯版,已踏入港台兩地中譯日本漫畫的成熟期,中譯日本漫畫的量與質已大大提高。千禧年代中譯版絕版後,一套《阿基拉》中譯本在二手市場已被炒至天價。去年十一月,相隔廿多年後終於發行再版全新譯本,設計上玩書紙刷邊上色,跟足日本原版,猶如在已萎縮的實體漫畫書市場,擲下一枚核彈,轟動港台漫畫迷。

正如一場反送中運動喚醒很多政治冷感或藍變黃的良知,《阿基拉》這次再版喚醒很多人上街買書,吸引不少好久沒有再買實體書又或不再購買實體漫畫的香港人支持。筆者記得,由再版第一期出版開始,旺角信和中心的漫畫店,亦出現貨架上堆滿《阿基拉》存貨的罕有壯觀奇景,不過有存貨亦不等於有現貨可買,第一至第三期再版時,要走多間舖搵書,因全部存貨已有客人預訂。這個年代只有書等人買,《阿基拉》再版,竟可令你我經歷到久違的人等書買的罕見心急情況。

負責出版及發行的東立香港發言人接受電話訪問時說:「冇錯,《阿基拉》再版的確係再次帶起咗熱潮。當初我哋係參考返廿幾年前出版嘅數量,今次外界反應比我哋預期更加好,第一期出版嗰陣,我哋每日收到好多電話要留書。單係第一期,已加印咗四次,現時第六期印量已等於第一期嘅加印量,《阿基拉》係再版日本漫畫中最好賣,我哋覺得甚至比《男兒當入樽》新版好賣。」

比一般書好賣十倍

雖然東立香港發言人以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阿基拉》再版印量及香港銷量數字,但人流甚多的信和「雲起漫畫店」店員冼先生表示:「《阿基拉》係今年暫時最好賣嘅再版漫畫,一般新書可能賣幾百本,但《阿基拉》可以賣到幾千本,好賣成十倍。連人流較少的大埔書店「尋回。漫畫檔」店主李先生亦表示:「就算我哋呢啲小店都要唔停補貨,平時一般漫畫,賣完第一水再補未必去到,但《阿基拉》就可以賣完繼續補貨都賣到,仲吸引到新界其他區嘅客特登上來買。」

李先生還仔細分析:「大多數買返《阿基拉》係中年男性,有啲係因為覺得舊版天價太貴,所以儲返再版。亦有啲以前套舊版殘晒再買。有啲客就因為以前讀書時代覺得太貴,只係租書睇過,所以買返童年回憶。」近年時裝潮牌Supreme曾跟《阿基拉》聯乘,讓新一代年輕潮人認識,李先生亦表示有些較後生的客從未睇過,只聽人講過《阿基拉》是神作,所以買來試看。他亦坦言現今睇實體漫畫已經不再是主流,但有《阿基拉》這類標價較高又能吸客的神級再版漫畫,絕對幫助到實體書店的生意額。

呼應香港當下環境

《阿基拉》跟香港讀者這麼近又那麼遠,香港粉絲跟隨着這部作品為時代做證。這部來自日本青年漫畫雜誌《Young Magazine》的科幻懸疑災難作品,本來是大友克洋在八十年代未有Cyber Punk這個名詞出現前,對日本未來的幻想,以及展露對腐敗政府與制度的不滿。

三十年前大友克洋在《阿基拉》預想的二○二○東京奧運已成事實,令他獲封為未來預言家。故事中的新東京淪為廢墟,一味講求優化環境的日本政府,也要拿《阿基拉》來自覺有型地宣傳東京奧運,借它來宣揚環境的「重生」,本是反叛的主角金田在電視宣傳片變乖乖仔好官腔地宣傳奧運也弄得頗為搞笑。

然而,今時今日再讀《阿基拉》,仍能深深為大友克洋用血汗建構而成的細密震撼畫面拜服外,書中很多地方更呼應我們香港當下環境,故事中年輕人因為良知要full gear上陣對抗暴政,有無辜者被黑警濫暴對待,有成年人苦口婆心叮囑年輕人要好好保護生命,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這些劇情對白,或許廿多年前看亦沒有像主角金田及鐵雄的兄弟情那麼令人感觸。

日前日本方面還宣佈Sunrise動畫製作公司會根據《阿基拉》原著漫畫全六冊的故事重新製作電視動畫版,再加上還有荷李活真人版電影,相信還會繼續捲起《阿基拉》熱潮。

大友克洋迷珍藏品

筆者也是大友克洋忠粉,多年來儲下不少收藏,除了多個版本的《阿基拉》及大師的漫畫單行本,還有以下一些較特別的珍藏跟同好分享。

《阿基拉》作者大友克洋

《阿基拉》動畫版DVD及藍光

作為日本手繪動畫巔𥧌作的動畫版《阿基拉》,較特別是附送大友克洋分鏡集的日本特別版DVD及罕有的美國鐵盒版DVD,當然畫質超靚的藍光是試機之選。

《童夢》豪華完全版

比《阿基拉》更早推出的《童夢》,近年有不少fans會找尋該作品的黑膠片外,絕版多年的巨型原畫尺寸豪華完全版,亦拍得住《阿基拉》的原版黑膠成為天價收藏品。

Comme des Garcons環保袋

日本時裝品牌Comme des Garcons曾為大友克洋推出過一款環保袋,由大友不同作品的圖畫拼貼而來,設計非常吸引,不過其實袋子尺寸太小,不太實用。

海報展限定襟章套裝

多年前大友克洋推出過海報展的巨型畫冊之外,也推出過會場限定的襟章套裝,單看原封包裝排陣,已令大友迷十分滿足。

《幻魔大戰》Figure

大友克洋首部參與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是改編平井和正及石之森章太郎的《幻魔大戰》,片中大友設計的改造人戰士Vega公仔製作水準不錯。

啟蒙《阿基拉》的重要作品

充滿創意與震撼的電影及動漫神作,並非無緣無故單憑空想而誕生,正如《阿基拉》可說是大友克洋吸收了無數他極為欣賞的動漫、音樂及電影各家的啟蒙而成,有你估到同估唔到的。

Moebius《L'Incal》

大友克洋由筆觸畫風以至細密背景、畫面空間感以至科幻設計及用色,都深受已故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影響。大友迷不妨看看Moebius代表科幻作《L'Incal》,當中的場景亦大大影響《阿基拉》。

橫山光輝《鐵人28號》

大友克洋非常敬愛上一輩日漫大師,《阿基拉》盡見他對已故大師橫山光輝《鐵人28號》的敬意,由阿基拉手上印上的28號,以至金田及鐵雄兩位主角的名字,都是來自《鐵人28號》。

手塚治虫《西遊記》

《阿基拉》單行本第六期故事完結後,大友克洋特別留言鳴謝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雖然他沒有說明原因,但其他訪問中提過手塚動畫《西遊記》其中一個角色小龍啟發他繪畫《阿基拉》。

列尼史葛《2020》

由列尼史葛執導的1982年科幻電影《2020》(Blade Runner),同樣是八十年代講2019未來世界,《阿基拉》的助理承認他們有參考片中未來街景的色彩。該片美國設計師Syd Mead的Neofuturistic design,亦啟發大友克洋設計金田的有型電單車。

史丹利寇比力克《發條橙》

大友克洋是史丹利寇比力克影迷,工作室放滿了寇比力克電影的作品。寇比力克1971年暴力爭議經典作《發條橙》,開場一群未來世界不良少年飛車的場面及打鬥,分鏡動態正啟發《阿基拉》開場百看不厭的飛車場面。

黑澤明《生之慾》

大友克洋也是黑澤明迷,除了有指他因黑澤明的「明」日文拼音akira而用《阿基拉》作書名外,他亦很喜歡黑澤明的名作《生之慾》,由《童夢》到《阿基拉》都可以看到《生》片般的盪鞦韆畫面。

撰文:張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