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升呢歌 - 畢明

這是一首升呢歌 - 畢明

已經冇不羈,零放縱,唔自由,仲點唱「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免於恐懼的自由,沒有了。

《香港人權法案第3條》: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予以殘忍、不人道或侮辱的處遇或懲罰。沒了。

《香港人權法案第5條》:不得被任意逮捕或拘禁。沒了。

《香港人權法案第16條》:意見和發表的自由。沒了。

《香港人權法案第17條》:和平集會的權利。沒了。

現在市民出街便恐懼,驚濫暴濫捕的popo,驚警黑合作,驚藍色恐怖,全部公然施以酷刑,予以殘忍侮辱。問良心去咗邊,被克警暴毆血流打完鬆。買觀星筆,被濫捕。國泰機師說「香港人加油,萬事小心」,炒咗;因航空姐在私人面書說些話,炒埋。遊行集會的通知書,祇有:反對。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海闊天空》,何堪再唱。

時勢不同,香港不同,港歌也要貼市。

《願榮光歸香港》為什麼會全城熱唱,感召全港,其實很簡單,它回應了時代,填補了香港人心靈所需。

從《問誰未發聲》,到《撐起雨傘》,到如今的《願榮光歸香港》,哪首歌紅不紅說明了很多。

《問誰未發聲》可能是香港第一首社會運動主題曲,香港網絡大典記載,這改編自《孤星淚》"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社運代表作」,由一個MV開始,於2014年5月開始廣傳。5月,那時還未佔中(佔金鐘),整個社會對「公民抗命」猶疑不決,慣了守法奉公和涼冷氣的香港人,對於非法集會堵路違法,既抗拒又保留,沒有人預計得到佔中如何實現,能否發生,當年很流行的一句是「你永遠不能叫醒裝睡的人」。

為怕佔中不成,有心人自發製作了《問誰未發聲》,敲敲香港人的良心,問誰未覺醒,確立捨我其誰、挺身而出的責任和氣概,提醒香港人不能沉默,seize the moment,「要及時擦亮眼睛」。

那時,需要覺醒,需要挺身宣言,歌,成了火頭,燃起了追求自由民主的公民意志,後來波瀾壯闊遍地開花。

但歷史走到這一步,已跨過了要求香港人衝出和理非comfort zone去抗爭的level,升呢了。上次,半個城市終覺醒,但反送中至今三個月,有義士死諫,有前線斷骨,有醫護被捕,有女義士疑似被強姦,有封太子站的831全港最黑暗角,學生和平築人鏈會被襲,有寫好遺書的少年前線,以死的勇氣為了生而戰,已不能浪漫自high再唱「今天我」,或《問誰未發聲》。

「法律界、公務員、醫療、教育、宗教、金融、香港媽媽及銀髮族,都在反政府,唯獨黑社會在撐政府」,要發聲能發聲的差不多都出來了,包括心繫香港的李嘉誠先生。

時代這刻要求的,是一首為2019年區區催淚彈的魔幻現實香港點題的應景之歌。「淚再流」「血在流」,恐懼和信念中,有吶喊聲和號角聲,這一代香港人,齊上齊落,「齊集這裏,來全力抗對」,以勇氣智慧,「建自由光輝香港」,是發了聲的香港人的共同心聲和集體意志。

《撐起雨傘》從來沒有那麼廣泛流行,先撇下曲和詞不說,它不像另外兩首,它沒有蒙面,參與其中的人都沒有。今次運動其中一個特點,是Selfless、faceless,很多社會運動的成功,其一原因是人人無私無我無臉,真正匹夫有責。無大台就沒有人要領導,沒有人要光環,也沒有一張臉去被攻擊和對號入座,對事而非對人一切"Blind tasting",阻力便少了,便看本事和命了。

當然也有潑冷水的批評,又做文化賞析又插「修養低劣」,香港人連萬眾一心唱首歌仔都要萬箭穿心俾人誅死為止,唔好咁啦!

個人覺得,此歌曲比詞好,但唔緊要,它回應時代團結人心,旋律悅耳,明顯是受過正統音樂訓練之手所出,有氣魄又有原創性,用C大調寫(世界key)方便全人類易唱,是本土Organic走地之歌,有什麼不好?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Steve Jobs說的。

如果你還要嫌,還要藐,我會說歌中如有些少瑕疵,不正像前線拿着的鑊蓋,地上蓋着催淚彈的阿媽蒸魚碟嗎?Raw raw哋,但啱feel。

我會記着,對家有什麼事,錯到飛天,同路人都係「唔完美,可接受、亦都要改善」,永冇公開又鬧又X又冷嘲熱諷,最多傳麥美娟閂埋門X你老味。

這邊,極權黃絲、勇武L不少,自己永遠最啱同最叻亦多,更喜歡用批評人X人來表示自己高明。這歌,我又幾鍾意,你說唔夠好,係,唔完美,可接受、亦都可以改善,但整個運動,一直都是不停修正,不是關於perfect,是關於一直進步。同民主一樣。Be Water,go with the flow吧。

IG: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