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頭版大字標題「獨歌洗腦 煽走獨路」,發表煞有介事的「偵查報道」:「過去幾天,一首名為《願榮光歸香港》的歌曲突然在多個人群聚集的場合此起彼伏,有人更封它為『港獨』之歌。」
同日中午,中環IFC就出現了一批人,揮動五星旗,唱《義勇軍進行曲》,不停用普通話叫「中國加油」。有香港市民唱《願榮光歸香港》、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反制,演變成雙方衝突。曾為梁振英效力的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更加入罵戰,與左報同一口徑,指責市民「港獨」。網民號召晚上展示實力抗衡,結果迎月夜「何以 這土地 淚再流……」的歌聲更加浩大。
有連登仔出po抱怨少人響應機場和跳閘行動,「日日去唱歌……永遠想零成本抗爭,如果美國唔打救我哋點算,生性啦香港人,自己香港自己救呀。」左報卻「揭露」全城大合唱背後隱含「驚天大陰謀」:「煽暴派為乞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在8.31之後刻意『收斂暴力』,並鋪天蓋地進行拉人鏈、唱獨歌活動,正是以連登為大台的最新一輪洗腦文宣攻勢。」
找稻草人是左派慣技,反正凡香港人支持的、喜愛的、熱衷的就是「獨」。但有一點倒是真的,這歌威力強大。
坦白說,第一次在網上聽《願榮光歸香港》時,對歌詞和旋律都沒有很大的感覺。但不到一星期,每晚定時定候,成千上萬的香港人就不約而同,到各區商場集結,然後就響起……「何以 這土地 淚再流」。
那瞬間,地產霸權的一盤生意變成抗爭的公共空間,新城市、時代變成真正的廣場,名店圍繞的中庭縈繞「黎明來到 要光復 這香港……」的震撼迴響。
這些萬眾一心畫面,還有勁到無倫的管弦樂合唱團和各種語言版本MV,大家總是loop完又loop看完又看。《願榮光》像有機物一樣不斷吸收能量,逐漸蛻變出全新的意義。
這歌不但是這場運動的重要標誌,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最新象徵符號。創作者說原本只想寫一首抗爭者的進行曲,群眾卻賦予它新的意義。其實,政權的打壓也同時賦予它涵意。
有人叫它「軍歌」,有人稱之為「國歌」,左報標籤它是「獨歌」。它其實已超越狹隘的民族國家,超越了反送中,成為捍衛共同價值而團結在一起的標記,成為反抗威權打壓而團結在一起的標記。這個共同體,叫香港人。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