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目光遠大,做事先人一步的李嘉誠於9月8日星期日與一千名信眾在大埔慈山寺參加祈福會,為香港前途祈福,之後對信眾發表簡短談話,內容由在場人士向蘋果日報「爆料」,於是在9月9日下午震動香港,成為全港晚飯時間的熱烈話題。
李嘉誠如是說:
「香港好多年好多年,除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外,我認為,今次是最大最大的衝擊,現在這樣繼續下去,這個難題是非常不好,我都擔心。希望香港人能夠度過這個難關。希望年輕人能夠體諒大局,而執政的,都能夠對未來的主人翁,亦都能夠網開一面。雖然法律同人情有衝突,但任何事,政治問題都要兩方面,大家能夠為對方諗一諗,好多大事,可化為小事。多謝你們這麼多人來支持慈山寺。」
李嘉誠對社會事情發表評論,多有所指,譬如8月16日他為個人廣告「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透過發言人補充言論,「香港長期繁榮安定,繫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認為香港要停止暴力,堅守法治,現時年輕人給政府的聲音和信息震耳欲聾,政府已在絞盡腦汁,應投放資源在青年工作,永不後悔,因為投資青年,就是投資未來。不要讓今天的激情,成為明天的遺憾。」既然年輕人給政府的聲音震耳欲聾,投資於青年等於投資未來,那麼執政的不給青年人一個機會,對他們網開一面,於法律之外,兼顧人情,這個社會豈非變得扼殺未來?
李嘉誠的觀點,整體上與香港大多數人,和理非一族的觀點相近,即不接受暴力,知道法律與人情有矛盾,但為了解決目前的困局,總要一方首先釋出善意,首先讓步。大凡雙方衝突,能先讓步而不怕有損失的,往往是強方,如執政者有寬宏大量,看得到這一點,便有機會化大事為小事。李嘉誠不在別的地方說這番話,而要到慈山寺信眾祈福會才說,顯有深意,觀音大慈大悲,具菩薩心腸,願普渡眾生,林鄭月娥不知有無慧根,可明白其意?不過有朋友提醒左丁山,在慈山寺開光之日(3月27日),林鄭在台上不理會李嘉誠的邀請動作,拒絕與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合照,自行走開,已顯出她的高傲心態,今日焉能放下身段,聽進苦口婆心之言?果不其然,藍絲極速回應,在網上即時出現不少「單打」、嘲諷,攻擊李嘉誠之惡言,香港的極端意見分子、極壞勢力,全絞在一起,把和理非的聲音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