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下月重啟貿易談判前,中方昨日首次公佈第一批16項美國商品豁免徵稅清單,當中涉及潤滑油、殺蟲劑、醫療用品、飼料用魚粉等,本月17日起實施,為期一年。有分析指,北京此舉是向美釋放善意。另有報道指,中方亦向美開出條件,提議購買大量農產品,換取美國推遲關稅。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首批對美加徵關稅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單,在第一張清單中,小蝦、對蝦種苗、潤滑油、醫用直線加速器等12種商品,可於本月17日起的一年內,獲豁免加徵關稅,受影響進口商可於豁免清單公佈後的6個月內,向中國海關申請辦理退還已繳的稅款;第二張清單中,包括飼料用乳清、異構烷烴溶劑、潤滑油基礎油等4種商品,亦獲豁免加徵關稅,但已徵收的稅款則不予退還。有關關稅早在去年7月已經開始徵收25%關稅。
不包括黃豆豬肉
法新社報道,此為北京首次宣部可獲免關稅的美國商品清單,但清單商品並未包括大宗進口商品如黃豆和豬肉。而在國務院發佈通告個多小時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已在推特表示,中國將公佈重要措施,紓緩貿易戰的負面影響,更表明中美企業均受惠。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指,將繼續開展關稅排除工作,適時公佈後續名單。
中美預計下月初在華盛頓重啟高級別經貿磋商,中國商務部希望新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劉鶴分別在北京會見美工商企業界和前高官代表,欲借其向特朗普政府施壓。《南華早報》就引述消息指,中方正基於4月談判結果草擬貿易協議的內容,中方開出條件乃提議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更大程度開放市場,加強保障知識產權和削減過剩產能,條件是美方必須押後新一輪關稅和放寬對華為的出口管制,但在補貼、產業政策和國企改革方面,不作太多讓步。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當地時間10日接受 CNBC 訪問時表示,美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措施奏效,亦能保障中國繼續真誠展開貿易談判,又指對華強硬是兩黨共識,呼籲投資者、市場和公眾等各界人士對美中貿易談判保持耐心,才能真正獲得對美國有益的談判結果。
新華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