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2,867億 洽購倫交所李小加:方便內企全球融資

港交所2,867億 洽購倫交所
李小加:方便內企全球融資

【本報訊】作為中資集資重地的港交所(388),昨突然宣佈有意與倫敦交易所合併,初步估算交易代價涉資約2,867億元。時值本港局勢不穩,港股表現落後中、美等市場之際,又傳這成為近月有大型中資企業擱置來港上市主因,多名金融界人士預期,交易將面臨重重難關,但一旦成功,將成為中資「吸金」的重要後着。
記者:余秉峰

通告顯示,港交所擬以2,045便士加2.495股新股作為代價,換取1股倫交所股票,作價相當於每股8,361便士,較倫交所9月10日收市價每股6,804便士溢價22.9%,按倫交所全部已發行及將發行的普通股本計,合共涉資約296億英鎊(約2,867億港元)。據悉,倘交易完成後,港交所現有股東將成為合併集團的大股東,持有59%股權,倫交所則持有其餘約41%股權。受消息刺激,倫交所在歐洲開市初段曾飆16.4%至7,922便士,港交所在歐洲的股價則低見27.63歐元,折算後較香港收市價246元低約3%。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稱交易滿足中國需要

倫交所稱,收到港交所主動提出、初步及高度有條件(unsolicited, preliminary and highly conditional)的方案,董事會考慮有關建議,並在適當時候作進一步公告。港交所表示,計劃通過結合現有現金及新信貸融資出資,並計劃完成該建議交易時,將港交所股份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以顯示港交所對英國的信心,並計劃繼續執行其定期派息政策,目標派息比率是集團合併後盈利的90%。港交所又認為,交易可多方面滿足中國需要,推動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通過有序可控的渠道繼續開放,方便企業更容易在倫敦和米蘭等地,透過首次公開招股及二級集資市場進行全球融資等。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電話會議上表示,倫敦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任何時候都具競爭力,港交所「不選擇時機,只選擇做對的事」,對倫敦充滿信心,今次收購有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港交所對倫交所「傾慕已久」,若兩者結合將是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他又指港交所七年前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曾遭市場批評,但時間證明港交所會投入資源為LME升級及創造就業,亦沒有中國籍管理層加入。

專家估計或有阻力

與港交所一樣,倫交所亦面對政商環境風波,陷於脫歐困局。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港交所這時提出收購,如「趁你病,攞你命」,若能成功,意味英國當局願意在監管上作讓步。譚續指回顧近年,美國投資者給予中概股的估值有所下降,加上監管制度,多隻中概股已退市,亦降低了其他中資股在美上市的意欲。與此同時,港交所雖然順應中資需要增訂了「同股不同權」等上市方式,但近月港股動盪,盛傳阿里巴巴等企業因此暫緩來港集資,譚料若港交所成為倫交所話事人,可修訂倫交所的上市政策,當港股無法提供良好的融資條件時,中資便可改到倫交所爭取更高估值。

不過,譚料這交易有難度,如當年匯控(005)收購米達蘭銀行時,條件是米達蘭銀行股東持合併後集團較多股權,獲英國批准,今次港交所的條件相反,或受阻力。據《彭博》報道,英國商務大臣利雅華(Andrea Leadsom)稱會仔細研究任何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的投資,Louis Capital分析師Ben Kelly指鑑於交易或受英國政界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反對,料交易不會完成。富昌證券聯席董事譚朗蔚認為若港交所及倫交所合併成功,對港交所長遠發展有利,「做到跨地域、跨資產界別,變相生意基礎大咗」,惟他指此事未必會令港交所股價急升,始終短期市場都會擔心一些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