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最近刊登了有關催淚彈和胡椒噴霧使用的評論文章,引用了香港警察近月在鬧市發射催淚彈的照片。
文章指出,這兩種被用作驅散騷亂的化學武器,有可能令人傷殘甚至死亡,但相關對於健康影響的研究卻極之過時和狹窄,同時相關法律規管亦過於寬鬆。
該評論文章由英國保安公司Strongpoint Security創辦人、生化武器專家卡賽塔(Dan Kaszeta)撰寫。他引述2016年研究,指在5,131個因防暴化武而受傷的人士當中,導致70人永久傷殘,包括失明,有兩人更因催淚氣體(CS)引致的呼吸道問題或被催淚彈擊中頭部而死亡。
卡賽塔指出,現時有關催淚氣體的研究極之過時,有關CS毒性的研究更於幾乎50年前撰寫。研究對象集中於健康男性,與現代的示威群眾結構並不相同,又缺乏研究探討催淚氣體對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兒童、孕婦或長者的影響。
健康研究過時半世紀
期刊又指出,防暴化武在全球的規管極之寬鬆。卡賽塔表示,由百多個國家簽署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雖然規定各國要申報庫存,卻乏國際框架去控制防暴化武的進出口,亦沒有武器使用情況的報告機制。
卡賽塔認為,政府應謹慎審視是否要廣泛、無差別地在遊行示威中使用防暴化武,不應忽視其潛在危險。他建議,學者和政府應合作擴大研究基礎,以制訂更嚴謹的使用指引,令這些武器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打擊暴力和罪案,同時保障公眾安全」。他又呼籲禁止化武組織在11月會議中將防暴化武加入議程,修改《公約》以加強國際間規管。
警方回應指,就彈藥使用有嚴謹指引,亦參考製造商所提供的安全確認,確保所有使用的彈藥安全及操作正常。
■記者關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