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然今年都係唔開心啲啦,不過可以講,高教授係唔應該走,因為(高錕生命)到尾嗰時仲好健康……老實講,佢應該係餓死,唔係其他嘢,所以應該唔係(咁早)走嘅。不過都知道佢(肺炎)到尾期,都係遲早會走㗎咯,但可能(有機會)捱多兩、三年至走……」。談起亡夫,高錕太太黃美芸那淡淡的笑容,始終遮掩不住內疚與自責。至於現今香港局勢,高太以「滾水」作比喻,認為目前水溫過高,若不變革,隨時會淥傷。
一年過去,高太的華髮漸變斑白,她把握時間探望子女、四處演說,以及花逾八個月時間,籌備下周舉辦的高錕先生回顧展覽。也許她不希望與先夫一樣,患了大病才達成心願,「到時個人幾叻都冇用,腦退化就係腦退化」。
夫逝世一年 辦回顧展
「如果話佢餓死呢,(起碼)都係舒舒服服嘅,唔痛嘅。如果(上天)唔係咁逼住佢走呢,遲啲走又可能辛苦啲,所以呢……又好遲又唔係好遲……不過(𠵱家)個人都係要看前,唔可以諗太多,諗太多自己精神都唔好。」
去年高太接受《蘋果》訪問時說,懊悔沒有在高教授吞嚥有問題時,強硬要求餵食,「覺得佢未到時間走」;這次她收起自責的話,很快帶走話題。
高太總是忙碌。以前要照顧高錕教授,無法抽身;現在四處奔波,在家的時間很少。「今年可以探到仔女兩次,諗住聖誕去探第三次。基金會又每星期開會,好多project想做。」
最大的project,自然是以高錕慈善基金名義,舉辦《念.高錕》展覽。她說每年9月21日都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9月23日則是高教授逝世一周年,原想展出他生前接受藝術治療時畫的作品,後來索性籌辦回顧展,一舉兩得。
製瓷器減壓全贈友
高錕成名後的照片,網上容易找到;找他年輕時的生活照,則連高太也大感苦惱。花了一輪工夫,一家人在加州山景城的寓所找到八盒舊相,其中一些藏在車庫不起眼的箱子內。「有啲係高教授30至40歲時候嘅相……以前我哋成日去旅行,教授喜歡影相,帶住『儍瓜機』周圍走。」其中一幅兩口子站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前的照片,美得讓人以為是電腦後期製作出來,高太賣了關子,沒透露會否展出。
除了舊照、畫作,回顧展也會展出高錕的自製瓷器,「大家都知佢鍾意整瓷器,但送晒畀朋友,自己冇剩到,哈哈……教授整瓷器係想減壓,到做校長嗰陣就冇時間整。」
展覽9月16日開始,先後於交易廣場、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中大圖書館展出,10月13日完結。
「唔能夠撳低班學生」
把展覽的最後一站定於中大,自然是因為高錕當過九年中大校長,與「山城」結下不解緣。當年的中大人總會記起高錕校長沒有架子、愛護學生的一面;問高太現在的大學校長是否足夠關顧大學生,她心知記者想把話題帶到「反送中」運動,話鋒一轉,以「一煲滾水」比喻今天的香港,水溫很高,若不作出行動、變革,「水滾淋落嚟,大家都會淥傷」。
香港有否把滾水降溫過?「有人話,(回歸)50年,乜嘢都唔改變,我聽到佢咁話,就笑死我啦……知道歷史嘅,都知唔可以撳低啲人50年冇得改啦,天氣都改啦!人都(會)老啦、聰明啲啦!你唔可以話50年乜嘢都唔改,唔改呢,水就滾㗎咯。」她說,當年毛澤東就是因為高壓統治人民、為了大躍進不顧一切,很多人因而枉死。
盼延續高教授探險精神
「水太凍又唔好,要和暖先舒服,火爐就要校吓佢啦,如果太熱就要撳低佢冇咁熱啦;如果凍就要開火啦。如果你時時係咁,有少少、少少改變,大家咪冇嘢。喂𠵱家做咩嘢呀香港,啲水滾咯……啲水淋落我哋身咯,淋咗我哋大家死咯。所以如果大家(肯)聰明啲,諗辦法唔好俾啲水滾,火頭要細啲,大家要明白咁樣先得」。
高太也不全然認同所有抗爭手段,除了引發太大混亂,亦認為太急。她說毛澤東帶來的傷害持續近30年,之後才有改革開放的成就,「冇一個國家進步得咁快」;今天抗爭者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會成功。她認為雙方都有把滾水降溫的責任,溝通則是有效方法。之後她再補一句:「但唔能夠撳低班學生,令佢哋冇得發夢。」
高太說的「發夢」,乃創新思維、探險精神,是高錕教授創造光纖、連接世界的根本,也是他願窮畢生精力弘揚光大的智慧。
■記者于健民
【高錕回顧展覽部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