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訪:要適當配合回應各方訴求麥柏倫教港足Be Water

體育人訪:要適當配合回應各方訴求
麥柏倫教港足Be Water

港足的世界盃之旅又再展開,剛完成的兩場賽事,我們僅取得一分。失望,是當然的,也許還會有點憤怒。球迷矛頭直指主教練麥柏倫,不論這位芬蘭籍教頭功力如何,或者大家也先了解一下他的足球理念。
記者:禤家民
攝影:梁志永

訪問於兩場世盃外前進行,當時即將迎接兩場硬仗,準備工作又「不理想,但可接受」。麥柏倫既來之則安之,在訪問期間他多次表示「it is what it is」,既然有些客觀因素不能改變,他只有正面地在有限的資源和幫助下,盡力做到最好。麥柏倫說:「我好期待世盃外,球隊身處相當困難的一組,面對強大的對手,是巨大考驗。」

麥柏倫重視年輕球員,認為港足長遠發展與即時戰績也都重要。

「壓力一直都在。」備戰情況不理想,麥帥在有限的支援下盡力做好工作。

港足總冀朱志光(左)對香港及亞洲足球的了解,可幫助麥柏倫。 禤家民攝

缺乏時間理解球員特性

麥柏倫今年四月成為港足主帥,由上任至準備世盃外約五個月時間,經歷過對中華台北的友賽,然後球員歇暑、開操,就已要選人,再經過一輪聯賽後,就要出戰世盃外。麥柏倫陣前得到朱志光協助,也只能靠去季季尾的比賽、對中華台北的友賽,以及季前操練選出大軍名單,對這樣的備戰情況,麥柏倫指:「我希望可以有多場比賽,讓我們去找到一些方法,但情況就是這樣。這是相當具挑戰,情況不理想,但我上季尾看了不少比賽,觀察過不少球員;六月對台灣時,我選了很多年輕球員,也有些經驗球員,透過操練,我可更了解他們。」

不過,一場友賽,縱使加上賽前集訓,也不足以讓麥柏倫對香港球員完全理解,他說:「透過一次集訓就決定球員的能力,是不公平的,你需要多點時間與他們共事。」其後港超聯休季,麥柏倫只能於各隊操練及季前熱身賽考察球員,「不理想,因為熱身賽與真正比賽不一樣。熱身賽可作多次換人,球員找不到節奏,肯定不會交出最好表現。」麥柏倫曾提議港超聯提早展開,但未能成功爭取,「作為教練,永遠都要在配合、改變,這才是最重要的。」原來be water的道理,麥柏倫也明白。

加利韋特去年在港上演「白旋風」,旋風式取得成績,領港足殺入東錦賽決賽周,再旋風式離開。前人的成功,加上自己履歷一般,麥柏倫自上任後就引來球迷的質疑,其後更不敵中華台北,問麥柏倫感受到壓力嗎?「壓力一直都在啊,贏、輸、和,永遠都有壓力。我可理解球迷會因為落敗而失望,輸就會受到質疑,贏就會受到讚賞,這就是足球。」

麥柏倫無論球員或執教生涯,都主要在蘇格蘭發展。

麥柏倫約一半時間在將軍澳足球中心工作,因為較寧靜,有利獨自分析戰術。

足球贏和輸都會有壓力

事實上,六月一戰,麥柏倫選上的非最強陣容,陣容中不少是沒有大港腳經驗,當中陳廣豪等四人更取得首頂「喼帽」,何解今次小將數量大減?「首先,之前是友賽,今次是世盃外,對手也不同。其次,足總予我的任務,在目前一刻是要盡力取得成績,所以選上不少經驗球員。如果足總的指示是為未來鋪路,那麼大軍就會較年輕。」遺憾的是,這追求成績的大軍,也只能在2場搶到1分。

兩場世盃外,目標是取得四分,最後卻只得一分。上周四作客柬埔寨一仗特別令人失望,因為面對同組實力最弱的球隊,若2仗未能全取6分,難言有出線的奇蹟。戰果也非重點,球隊在領先後失勢,進攻無甚板斧,令球迷在友賽中華台北落敗後的不滿情緒再度提高。然而,周二晚港足回到主場戰伊朗,雖然派出一個7-2-1正選陣容,在場上亦被伊朗完全控制戰局,但防守有紀律,亦偶有突擊機會。更重要的是,除陳俊樂和徐宏傑外,羅梓駿、鍾偉強、鄭兆均幾位小將都有上場,這是本地球迷樂見的。賽前希望在伊朗身上「偷」得一分,縱未能成功,但似乎球迷較能接受這賽果。不過,就如麥柏倫所言,壓力從來都在,下月作客伊拉克,到年尾的東亞足球錦標賽,麥柏倫每一場都是硬仗。

給年輕人機會爭取經驗

足總追求眼前的成績,也希望發展將來。主席貝鈞奇早前就講過,以殺入2034世界盃為長遠目標,做好青訓。雖然麥柏倫只有一年合約,但來自芬蘭的他,對這項長遠計劃仍然是十分認同:「主席講得非常好,我相信,國家隊需要有強大培育計劃。我們並非世界上最好的球隊,此點國際足協世界排名都可以反映出。要發展,就要有好的計劃,每位球員都應接受獨有訓練,亦要予年輕球員比賽機會,面對實力高的對手爭取經驗。經驗是相當重要,如果老將退役,而後起的球員沒有經驗,中間會存在很大斷層。」他指2034很遙遠,但過程中也可能會取得一些成果,而代表隊與球會間的合作也很重要。

驚訝香港太少高速球員

那麼,麥柏倫認為,香港球員特性是甚麼?青訓又該如何着手呢?「香港球員是很有使命感的,在場上願意付出所有。相比歐洲球員,香港球員對戰術的觸覺沒有那麼強。」或許亞洲球員予人印象是靈活和速度,但麥柏倫來港後發現,情況與他想像中有所不同:「我亦很驚訝香港足球沒有太多速度高的球員,或者我們發展青訓時,在這一點需要特別去加強。總括而言,香港球員有承諾,且服從教練指示,未來發展,最重要是培訓出有獨特性、有專長的球員。」

不論麥柏倫是否「夠班」領港足,「未來屬於年輕人」這個理念,相信任何時候也不能說是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