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舖仔小店】
香港漫畫行業曾經風光過,八十年代《中華英雄》單一期最高銷量18萬本,九十年代《龍珠》單一期最高銷量20萬,當時全港有近200間漫畫店。進入智能手機年代,漫畫全球銷量下滑,致令目前香港漫畫店不足20間,旺角信和中心「至Goal Club」是其一,能屹立不倒,靠的是勤力,還有與顧客建立的信任關係。
張瑞新(新哥)經營「至Goal Club」漫畫店接近二十年,由最初只賣二手漫畫,至現在兼售港漫、日漫、寫真集、圖文小說和畫集,是目前少數能夠生存的漫畫小店。開初,小店落戶Chic之堡,新哥:「之後搬過兩次店,才搬到現在信和這角位舖,這舖位是歷年最好及生意最旺的。」
新哥在二○○○年開店,起初生意不太好。「當年跟出版社入貨,港漫批發價每本九個八,正價賣十三蚊,我只賣十蚊,連車錢也蝕,這樣做無非為賺人流,賣一本蝕一本,希望顧客習慣來我們店消費。那時守得很辛苦,直至兵器熱潮到來,我們把握到最尾兩三年的機會,生意好一點,終於能達至收支平衡。」
想當年,很多漫畫店都靠炒賣兵器賺錢,新哥表示當年幫顧客訂兵器都是原價賣出,只有訂多了貨才會以炒價賣給街客,提供正價訂購服務,為的是賺取信譽和人流。「當時勉強做到收支平衡,但兵器潮過去後卻遇上二○○三年沙士,那時整體市道很差,一日可能連二千元生意也做不到,當時店舖需要月入十萬才收支平衡,我記得,當年的五月生意額六萬元也不到,那是我開店以來生意最差的一個月。」之後的一年持續虧損,新哥甚至拖欠同事薪金數個月,曾有不少人勸他結業,但他堅持繼續,「我將一些認為還沒做好的事努力做好一點,如果生意還是不行,才認命結業。結果是當年的努力,每多做一步都有回報,例如專門找一件商品回來並能成功賣出,如是者一步步提升生意額,停止虧損。接着慢慢開始有錢賺,開始慢慢還債,還錢給同事和供應商,一步一步重來。那三至四年,是我們二十年來最艱難時期。」
經營店舖 比畫漫畫辛苦
新哥說自己似乎有強迫症,對於漫畫細節要求很高,書邊有少許膠水沾塵,他會用膠紙清除才封膠套;看到薄裝港漫有綁痕,他會收起並回書,不賣給顧客。「我本身都是個收集漫畫和愛惜漫畫的人,來我店買書的顧客,很多都愛收藏漫畫,所以我會盡量將質素最好的漫畫賣給顧客。即使這些細微舉動做了也未必有人知,但久而久之顧客是感受得到的。」新哥與同事有如此毅力與韌力,可能跟他們之前的工作有關,「我們的股東和同事,都曾經做過漫畫助理或主筆,漫畫家甘小文是店舖股東之一。現在做漫畫店,我們都算從事老本行,只是不再執筆。」經營漫畫店比當漫畫助理更辛苦,工作做足七日無休,不過更有滿足感。「以前做漫畫,有最大滿足感的是主筆,但我們並非主筆,只是漫畫助理,所以現在經營漫畫店,只要努力就看到回報,生意額提升,顧客會支持我們,這種滿足感較以前大很多。」
店舖門面只有百多呎,但藏書量很多,「至Goal Club」還有個貨倉在大角嘴,存書大都會放入倉庫。店長兼股東劉貴富(貴哥)很忙,每日中午十二時要到貨倉點算,之後到兩三間漫畫批發商入貨。「我每天都會去購入新書和補購舊書,之後將貨物送回倉庫再點算整理,最後將需要的貨送到店舖。」說來輕鬆,但全程都靠他一個人搬運,而且沒有貨車,只用手推車。還好,主要批發商都在大角嘴,但由大角嘴至信和中心一段路,要推手推車運送幾箱沉重的貨品,絕對是苦差,貴哥指着手推車上的四大箱漫畫說:「這是我能力極限了,如果貨量更多,就要分兩次運送,不過不是每天都有那麼多貨的。」拍攝當日剛好有《亞基拉》第六期推出,所以要將兩大箱漫畫運到舖頭,有幸見證了貴哥的極限。
發展見頂 或撈出版開源
貴哥每日將書送到信和中心後,就得開舖。別以為開舖很簡單,原來得花費一番工夫,「首先要將店內一箱箱貨拿出來,再放好位置,港漫有專門位置;寫真放寫真位置;新書放在最前端的當眼位等。」每天開店都要花兩三個小時,期間有客人幫襯,所以要邊開店邊營業。直至下午六時左右,店舖算正式開門後,他們才可坐到收銀位置,開始叫外賣吃飯,而這時正是客流最多的時候。「放工後的五時到晚上八時,是每天的黃金時間。星期四至六就尤其多人,這個時段人流最旺,生意最多,也是最忙之時。大約九時後顧客減少,才有時間開始點算一下,例如要補購的貨、新貨落單和評估當日貨品的銷售情況等,最後要待埋數後才能開始收舖。」
小店營業至晚上十一時半,新哥與貴哥表示:「平常做到凌晨兩點收舖是基本,繁忙時可能要忙到凌晨三四時。」每天收舖,他們都要有序地將貨物一箱箱放入舖,情況如玩《俄羅斯方塊》遊戲,單單是看也覺得很累。
新哥看淡市道,「始終是夕陽行業,我們店已發展到一個頂𥧌,能夠守業不虧蝕已應該高興,我們不可能在這基礎上再賺更多錢。」生意能夠維持,但行業卻在不斷萎縮,那麼往後有甚麼打算?新哥打算兼做出版,「可能是漫畫或圖文集之類,都是跟店舖相關的,還在構思中。」新哥想染指出版業,是因為現在僅餘十多間漫畫零售店,能賣的產品越來越少,銷量也越來越低,但有潛力的新作其實需要更多銷售渠道和曝光機會,才有望提高銷量,以助作者維持生計,他希望能使產品更多元化,從而慢慢帶動漫畫店行業復蘇。
飲水思源,一家小小漫畫店的老闆亦懂為行業設想,想辦法守護自己的行業。香港人,你會像他一樣努力守護自己愛護的事物嗎?
記者:馬子聰
攝影: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