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焚毀雨林作耕牧 人類共業燒傷亞馬遜

國際專題:焚毀雨林作耕牧 
人類共業燒傷亞馬遜

每逢8月,亞馬遜熱帶雨林總是火光熊熊,但今年尤甚,因而引起全球關注,鼓勵放火燒林以開墾農業用地、振興經濟的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固然難辭其咎,但「地球之肺」受傷至此,也是人類仍未放棄不環保飲食習慣和消費模式的共業。

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碳滙之一,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它橫越九國,其中60%面積均屬巴西領土,當地今年初起由民族主義者博爾索納羅執政,他把亞馬遜據為巴西所有,主張隨意榨取其資源並在雨林開闢土地,而毋須向他國交代。博爾索納羅更削弱原負責保護亞馬遜的環境部權力,兼派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掌管之,又抨擊亞馬遜監察機構及保育人士,同時鼓勵地主伐木或焚燒雨林,以空地採礦並發展農業。

木材牛肉需求多

巴西官方監察伐林及火災的組織「國家太空研究院」指,截至上月20日,當地今年共錄得逾7.4萬宗火災,比去年同期暴增84%,是自2013年後新高。

數字令全球政客以至民眾如夢初醒,雖則亞馬遜已非第一日燃燒,樹林失火在炎熱乾燥的8月尤其頻密,因地主均喜歡趁火勢蔓延迅速之際燒光樹木、騰空土地作耕種、放牧之用,加上懂得與雨林並存的原住民人數因被殺而持續遞減,令亞馬遜越趨脆弱。

另方面,現代人日常生活會消耗的木材、牛肉、主要用作餵飼牲畜的大豆,以及植物牛油等產品的原材料棕櫚油,一直都被視為加劇巴西森林砍伐問題,但因人類生活方式沒有巨變,令生產型農業仍然存在。巴西牛肉出口商協會指,當地去年輸出了破紀錄的164萬噸牛肉,專家警告當地森林砍伐問題會因中等收入國如中國及印度也越趨富有、西方多肉餐單日益普遍而加劇。

瑞典查爾摩斯工學院4月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地球上29%至39%的二氧化碳由國際貿易驅使的森林砍伐過程而來,反映森林砍伐發生地以外國家的消費者,也要為森林砍伐負責,實際上,棕櫚油、牛肉和大豆市場目前只被少數跨國公司壟斷,部份總部設於歐洲和北美。

歐盟政策成幫兇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西方領袖,早前紛紛表明要從烈火中拯救亞馬遜,但環保組織「雨林拯救」卻詬病歐盟的棕櫚油生產政策過於寬鬆,布魯塞爾更一邊推廣綠色能源使用,一邊使用每年190萬噸的雨林產棕櫚油。

在社交網絡使用#prayfortheamazon(為亞馬遜祈禱)主題標籤,並不足以阻止亞馬遜繼續燃燒,反而拒絕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從政、不讓他們有平台說謊,改變生活方式、趕絕以產量掛帥的農業,發展森林與農地價值相稱的經濟模式,才可阻止這場生態滅絕。
《德國之聲》/英國《衞報》

原住民南比克瓦拉族的小孩在受保護的雨林爬樹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