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造肉掀新素食潮

植物人造肉掀新素食潮

人造肉類替代品存在已久,但外界常將「人造肉」與「素肉」混淆,比起傳統的素齋類豆製品,「人造肉」不是透過機械簡單壓制加工而成。現時國際上兩種主要的「人造肉」生產方式:植物肉和動物細胞培養肉,在口感、風味更接近真肉。

吸引富商投資

人造肉分為植物肉和動物細胞培養肉,前者是以大豆、豌豆等提取的植物蛋白為原料,再加植物性物質調味;後者在實驗中培養動物幹細胞得來的肉。目前內地研發「人造肉」仍在起步階段,而在外國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有份投資的美國人造肉生產商Beyond Meat、本港富豪李嘉誠有份投資的植物漢堡Impossible Foods等,一早引發新式素食風潮。

外界認為「人造肉」好處多多,包括避免動物疫情危害人類,可減低相關經濟損失,亦相對較環保。但同時「人造肉」也面臨質疑,包括生產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會否比飼養少、口感可否媲美真肉,另外「人造肉」有大量食物添加劑,被質疑易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