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置居淪炒賣 兩年大賺一倍獲利145萬 學者倡延長禁售期

綠置居淪炒賣 兩年大賺一倍
獲利145萬 學者倡延長禁售期

【本報訊】全港首個綠置居、兩年前「賣大包」以巿價六折發售的新蒲崗景泰苑,兩年禁售期屆滿後,隨即有人炒賣圖利。一個不足300呎單位以348萬元轉售,樓價兩年炒高1倍,而同期整體樓價僅升15%;屋苑更有個別業主加價逾300萬元放售。
記者:朱連峰 李嘉俊

有學者批評資綠置居淪炒賣工具,違反政策目標,倡延長禁售期至6年以上。景泰苑乃前特首梁振英推出的首個綠置居項目,2017年1月揀樓,最平單位售價94萬元,平均呎價僅五千餘元。為杜絕炒賣圖利,項目設禁售期,兩年內只能原價轉售。不過,業主待兩年禁售期屆滿後即「賺到笑」,就算大幅加價1倍出售,仍獲二手買家承接。

景泰苑中層12室原業主將單位改為一房戶。

易手單位廚房新淨企理,保養不俗。

有業主加價三球放售

美聯鄭桂鈺稱,景泰苑剛出現全港首宗綠置居二手成交,為中層12室,實用面積293方呎,1房間隔,上月於居二市場以380萬元放盤,放盤約半個月即以348萬元獲綠表公務員承接,呎價11,877元。以業主2017年7月168.1萬元買入價計算,樓價兩年炒高1倍。雖持貨不足3年,但扣除樓價10%、涉34.8萬元「SSD」額外印花稅後,賬面仍賺145.1萬元。

「違助上車政策目標」

資料顯示,業主當年透過綠置居上車,獲恒生銀行提供157.4593萬元或94%按揭,首期只約10萬元,兩年後賣樓即變「百萬富翁」。有消息指,剛賣出景泰苑單位業主或相關人士,今次屬換樓,2017年斥近680萬元買入荃灣海之戀一個391方呎1房戶。

區內代理表示,景泰苑目前尚有兩個二手放盤。包括高層5室,實用面積192方呎,業主2017年以114萬元買入,現加價近1.2倍至250萬元放售,呎價13,021元。另一間放盤是低層1室,實用面積485方呎,業主兩年前僅以255萬元買入,現大幅加價「3球」至568萬元放售,呎價11,711元。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指,政府推出綠置居計劃本意為幫助有需要人士,即公屋住戶上車,但目前演變成短期炒賣,可謂違反政策目標。莊教授認為,綠置居並不應作炒賣用途,政府應延長禁售期至6年以上,甚至可加上類似補地價的政策,售出綠置居需要繳交高額差價補償,令炒家難以炒賣。

再有公屋樓價升破500萬元。藍田德田邨7座低層22室,實用面積483方呎,自由市場以508萬元售出,售價創該屋邨新高。

鰂魚涌康山花園剛錄得一宗減價成交。消息指1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592方呎,3房間隔,自由市場原叫價780萬元,業主放盤三個月後終面對現實,減價72萬至708萬元始沽出單位,呎價11,959元,低市價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