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豬在香港反抗,不甘大灣區擴大圈養,以反修訂逃犯引渡法為缺口,港豬反林鄭大騷亂。而大陸也因為美中貿易戰,抵制美國豬肉,出現豬肉短缺問題,形成雙豬危機,南北夾攻。
中國人每年消耗豬肉五千五百萬噸,屠食豬隻七億,佔全球豬肉消費超過一半。
中文的「家」字,象形就是一片屋簷頂,下養一隻豕。可見「自古以來」,中國倫理文化,就有三大關係:第一是「君臣關係」──皇帝和臣子、共產黨總書記和七千萬黨員幹部;第二是「主奴關係」──不止朝廷,在社會一切結構中,擁有權力的主子及其馬仔的關係:例如香港的特首,上對北京,先做好主奴,做得滿意,提升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現人大坐枱,則由主奴關係,提升為君臣關係。
君臣關係和主奴關係,雖互為重叠,畢竟在生物學上同屬人類,心理脈絡頗為複雜。
而第三種的「人豬關係」,人和豬雖不同物種,但對於生存只為溫飽飼料、集體接受圈養的「活着」意識(事詳張藝謀的同名電影),在這種「文化」之中又有種種相似與和諧,此處不贅。
但人豬關係,因涉及溫飽權之口腔基本,而不是西方人更看重的民主人權自由,其實屬於中國問題的重中之重。
中國為何出現瘟豬危機的豬肉多省配給問題?首先是養豬產業結構。在美國,養豬的農夫同時擁有農田,飼料就地種植,豬糞即刻搬到隔壁做肥料,加上養豬場科學管理,美國的養豬業是農業的一部份,美豬住得比港豬劏房大,健康效率高。
但中國不同:養豬業和農業分開。豬場是獨立的,豬的糞溺,無處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習總書記非常關注中國的環保問題,幾年前下令整治環境污染,各地強制關閉了大量的養豬場,沒收生產工具,豬農早已轉業。
當時沒想到有一天中國要對川普打貿易戰,也沒想到有一天要對加拿大翻臉。美加欺負我們,為了民族尊嚴,不入口美加豬肉和大豆,變成肉食和飼料一齊短缺。
向俄羅斯老大哥入口,哪知道俄豬入口自非洲轉售,帶有傳染力非常強勁的豬瘟。這時再叫中國豬農恢復養豬,已經太遲了。骨牌效應,導致上海一公斤豬肉,人民幣三十元。
中國的問題往往就是這樣惡化:大陸政府當初叫豬農轉業,或林鄭當初堅持「送中」,都沒有想到美帝國主義的因素。加上傲慢的林鄭把香港年輕人,真的當成港豬,人豬關係,中港都分別搞砸了,於是二〇一九年,就變成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