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勇武抗爭者背後,都必須經歷一個心理轉化的過程。N說自己曾經是偏藍,相信法治、反對暴力,直至反國教事件,他走出來參與和平示威,那時的他只是一個中學生,是一個「和理非」,在集會內乖巧地靜坐,偶爾喊一兩句口號,僅此而已。直至今年6.12,他跟朋友一起在催淚彈橫飛的夏愨道,看見有人拿着一整箱頭盔送上前線,他開始幫忙,更覺得自己可以走得更前。
「如果唔係6.12有前線包圍立法會,逃犯條例可能早已通過」。
N做過滅火隊、處理堵路物資,他站在警方防線與大後方示威者之間,橡膠子彈和布袋彈跟自己擦身而過,由當初只幫忙處理物資,到如今跑到最前,他搖頭說,是無可奈何,「你睇到整個經歷嘅路程,香港𠵱家嘅情況令人好沮喪,執法者濫權、政權完全無視人民,當你喺現場,睇住警察拘捕示威者時嘅暴力,如果被人拉入新屋嶺打斷手嘅人係你家人,你會點?」令他越走越前的,是對濫權者、政權的憤怒,而在和理非和勇武之間,他選擇了成為勇武。
Ronald剛好相反,自稱「和理非」,6.9後的各場遊行都有參與,堅持以合法、和平的手段表達自己的訴求。要說和、勇之間最大分歧,莫過於對暴力的看法,Ronald坦言自己不夠膽成為勇武抗爭者,而在反送中運動的初期,他的確不太認同前線的做法,看着他們往前衝,他心忖,是否一定要如此?
但隨着時間過去,三個月以來政府對市民的回應、警方的濫捕,讓他默默地反思,和理非是否還有作用,「當每次遊行完,政府都會出嚟讚香港人示威井然有序,但只要諗深一層,當政府讚你做得啱,即代表你做嘅嘢其實無用,即係話根本無威脅,我哋完全無bargaining power」。
和理非害怕暴力,聽見立法會入口玻璃被爆、擲汽油彈、損毀港鐵設施,都視之為不妥,有人認為這樣做會失民心,但對Ronald來說,抗爭者7.1衝入立法會的一幕,卻是一個轉捩點,「相片中有條柱寫住『是你教我們和平遊行是沒用的』,簡直係一拳打落和理非個心!好中!亦係我一直諗嘅嘢,6.9一百萬人上街林鄭可以凌晨就出嚟話恢復二讀。如果唔係6.12有前線包圍立法會,逃犯條例可能早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