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 底 - 楊靜

卧 底 - 楊靜

他去商場食飯,大廳中央又有很多戴面罩的年輕人,席地而坐。有人用綠色雷射燈在一條柱上照來照去,柱的另一面則有投影在放元朗黑夜的剪輯。吃好飯又回去搭地鐵,人更多,坐在那裏喊些簡單的口號。

他好想盤腿坐下來,在他們中間。他舉目四望,二層、三層都有人俯下身看熱鬧,其中幾個舉着電話拍照。公司有人住附近,萬一被看到就慘了。這是失業大半年才找到的工,保險經紀人。他這組同事都很年輕,和地上這群血氣方剛的人比,同事們並不見得沒有躁動的荷爾蒙,但大部分都用在簽單社交上。保險經紀的很多生意來自大陸客人,先開始整個小組不約而同拍些秩序井然的街道食肆,放在社交網絡告訴客戶──香港沒事。這招不靈後,就三不五時罵罵暴徒。他不清楚大家是表演還是真心,有次午飯不經意地說了句:「那些學生幾勇敢呀。」被好幾個同事教育,要他分清是非,下午組長也話中有話,提醒他不要在工作場合談政治。

她從地鐵站出來轉小巴,也路過這條柱。前日她和朋友喝咖啡,被問對運動情勢有何看法。她是實用主義者,坦言看不到勝利可能,十分灰心。朋友生氣:「除着一些不必要的暴力,他們還不夠努力嗎?不夠讓我們汗顏嗎?」其實她不在乎暴力與否,激到這一步,都喊出這麼熱血的口號,反擊與不反擊是戰術問題,而努力與汗顏則是道德問題,她說的不是這個。她在黑衣人面前感覺到十足十的渺小,但這渺小仍然不會讓她充滿希望。大家誰也說服不了誰,不歡而散。

今日周末,醒來已十一點,錯過好幾個電話和簡訊,她睡眼惺忪慢悠悠劃開電話,看出一身冷汗。那位朋友這兩日在各處批評她「反對運動」、「熱愛極權統治」,好幾個人都在問她到底怎麼回事。她把咖啡廳的對話又想一遍,實在想不到這些結論從何而出。解釋幾句,只覺無稽,索性出街食飯,沒想到又把元朗黑夜看一遍。

人群有其感染力,她被這些年輕眼眸裏的鎮靜打動。正想坐下,發現身邊有個抱着手臂的人,獨自站着,靜靜看,她有些欣慰,也站在角落,靜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