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近日最開心的,就是相約連登仔吹水,上網睇連登討論區,與一群由15至75歲的人圍坐,聊「維園找數」、聊「全港人鏈」,她說:「6月後一直參加遊行,好多資訊知啲唔知啲,朋友叫我裝連登,資訊最多最快,就不用周圍問了。」裝上後,她變了手機兒童,常常忍不住去刷新文章,一日睇到黑。由最初連「推」、「置頂」是甚麼都不知道,現在估到七八成,「1999」係形容講嘢講到「一嚿嚿」;「DLS」、「JM9」、「DLLM」係粗口,「睇電視一見林鄭、記招就要講,搞到為老不尊咁都忍唔住要講呀!」75歲的林媽媽笑到見牙唔見眼。
7月,有發夢朋友被趕出家門後了結生命;8月初,大家瘋狂捐餐券之時,連登仔Andy有感在那餐熱飯背後,最令手足們失落無助的,是跟家人和上一輩溝通不了、斷絕連結。即使運動得到很多素未謀面的中年人、銀髮族支持,但始終難以代替與至親的連繫。要connect,先要統一語言。近來多了不少中、老年人士上連登打招呼,想多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及運動走向,但因為太多術語看不懂,總係睇到1999,於是Andy召喚了一班由中四至大學的學生,組成「一班乖孫」。一方面開小workshop教長者使用手機,並用一星期時間出版《【突發】跪求夢中乖孫》一書,內容基本上是連登使用指南,如開賬戶攻略、介面cap圖,還有附例句的連登潮語解碼,助中年人及長者在連登閱讀無障礙。
了解彼此處境 要溝通
讀中六的Cody是今次活動統籌,他指坊間有不少政黨如工聯會等也開班教長者用手機,但只教他們連接WiFi、用WhatsApp和fb。「長者用智能電話都是想擴展人脈,多了解子女、年輕人想甚麼。但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不用fb了,學了也是脫節。」
他們在網上、連儂牆上貼廣告,只簡單的說「教長者用手機」,每次就有不同的長者來參加。有長者聽說連登資訊又快又新多嘢睇,在fb找了「蓮燈討論區」,皺着眉問:「都冇X師奶講嗰啲嘢睇嘅?」大家哄笑一場,幫她裝上連登app。最難忘有次來了個深藍伯伯,思想與立場大矛盾,他一方面覺得政府風氣壞,一方面覺得大家放聰明配合點,就不會被打了,言語間除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實也心疼這班教他用手機的年輕人。
Cody最初因難以跟伯伯溝通而有點灰心,但細想之後,他覺得這更像是社會悲劇。「他拿着子女買給他的最新型號電話,但完全不會用,像多年前的Nokia 3310只打進打出,似乎真沒多少人關心他,也很少跟子女交心聊天,令他很難再接收別人的想法,這局面我相信大家也有份造成。」Cody又說:「其實藉此機會,我都反思自己,有時阿爺阿嫲問我電話怎麼用,簡單如刪掉相片,我直接替他們刪了就算,根本沒耐性跟他們溝通。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大家學用手機、上連登之外,更可以多些話題。」
想送本畀林鄭 求回應
念法律的Amy,覺得應該送這書給林鄭與高官們:「林鄭說要對話嘛!連登早前有個帖文叫『70歲絲你問我答』(原帖名為『絲,77歲,你問我答』),林鄭夠不夠膽出個『62歲絲你問我答』呢?若是,我寄十本書送她和一眾高官,教埋佢開連登賬戶,但她一定唔會咁做囉。市民喺佢fb留言,講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她從來沒回應過。」
Andy則覺得這社會對老人家很殘酷,很多所謂便利他們的措施如安老服務,很多都未必合用,又或者很難申請,社會又標籤他們廢老,他們會往接納長者的建制陣營越走越深、越走越藍。「我希望藉此機會,將來我們可以多落區,跟不同的人聊天。有時我們可能覺得,那些為每更跑少三百元生意而生氣、反對抗爭的司機好自私,但可能他真的手停口停。我們吵架之前冷靜一下,互相聆聽,希望可以走出更好的結果吧。」
記者:陳慧敏
攝影:鄧鴻欣、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