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三日,香港黑長官鄭月娥上互聯網發表《我們都累了》一文說:「我知道社會怨氣很深,有市民因政府未能全部順應其五大要求,非常不滿,甚至憤怒。但市民不滿也可能源於政治、經濟、民生等社會矛盾。持續抗爭並非出路,我們可否坐下來談談,找出不滿的根源和對策?」不過三小時,這篇穢文就贏得三萬個「惱怒」符號。
八月二十七日,鄭月娥會見記者,也談到反暴政者提出的五大要求:「It is not a question of not responding, it is a question of not accepting those demands(那些要求,政府不是不回應,而是不答應)。」她講英文,清清楚楚表示五大要求無一應允;講現代漢語,卻聲言「未能全部順應五大要求」。對她來說,「無一應允」與「未能全部順應」大概是同義詞,但香港人聽這樣的「同義詞」聽得太多,聽得由厭倦變成惱怒。據香港民意研究計劃最新調查,鄭月娥民望只得百分之二十四點六分,破了歷任行政長官民望最低紀錄,和那三小時三萬個「惱怒」符號,可謂前後呼應。
鄭月娥現在力求偷天換日,以「政治、經濟、民生等社會矛盾」,取代五大要求;而與她「坐下來談談」,當然不會有結果。她說:「政府提倡的對話,是長時間的對話,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都抱有相同信念。」整個社會信念相同,那非要學中共統一思想不可。香港人向來信奉的,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觀念。「長時間的對話」,只是要藉時間沖淡民憤。
其實今日香港民變的基本原因,不必求諸「對話」,《聖經.路加福音》第五章耶穌講得很清楚:「無人會以舊皮囊盛新酒,否則新酒將破囊而出。」一國兩制,本應容許香港以自由社會的舊皮囊,盛自由社會的舊酒;習近平主政以來,不斷以獨裁統治的新酒,注入香港自由社會的舊皮囊。香港人受不了那日甚一日的謊言、暴力、壞法,終於爆發民變,提出的五大要求,要點在於求真、抗暴、法治,歸根結蒂就是要還我自由社會的舊酒。只是鄭月娥說:「政府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