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介入事件 - 陳惜姿

記者介入事件 - 陳惜姿

開學後見到學生,恍如隔世。聽他們在媒體實習的故事,有驚險也有難堪,這暑假是他們的啟蒙禮。

前一晚才談了幾小時的受訪者,翌日在社交媒體透露死念。這一刻記者應否化身社工聯絡他?這有沒有違記者操守?一名二年級學生掙扎了好久,最後還是忍不住撥通電話,幸好那人在最後關頭轉念了。盡力挽救生命乃是人性,本沒什麼好掙扎的。

剛看完《我愛過的那個時代》,作者是記者川本三郎,時代背景是全共鬥火紅年代過後的日本。他記述自己作為《週刊朝日》記者介入事件以至闖禍的經歷,才真正是踰越界線。

那時候的社會運動,媒體介入頗深,其他記者以採訪車送傷者到醫院,尚可以人道主義解釋,替農民運送武器就過火了。1972年,作者入行才三年,年輕人同情學運份子是常事,同時又想揭發獨家故事。有自稱赤衛軍成員向他透露,自己到自衛隊基地搶奪武器時,殺了一名自衛隊人員,作者興致勃勃帶疑犯回家做訪問,更讓他在家中留宿。那人把死者的警衛臂章交給作者保管,作者又竟然收下,最後更擅自銷毀臂章。

川本一直本着保護消息來源的原則,沒有向警方洩露殺人者的身份,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警方懷疑他與殺人者合謀亦百辭莫辯。最後被控「湮滅證據罪」,法庭判處十個月徒刑,緩刑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