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送中抗爭持續近三個月,「遍地開花」的催淚彈成為港人無法忘卻的氣味,外國媒體BuzzFeed News根據催淚彈殼上的生產資料追蹤源頭,發現催淚彈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荷馬市廠商Nonlethal Technologies生產,廠方聘用廉價勞工生產催淚彈,再售予香港警方對付反修例示威者。
該篇報道指出,Nonlethal Technologies在缺乏保護裝備的情況下,以低價聘用工人生產高危產品。廠房工人起薪僅每小時9.5美元,折合約港幣74元。廠房曾多次發生火災,但沒加以重建,反而以殘舊的金屬貨櫃作工廠,生產過程非採用機器自動化生產,要工人每日搬運化學物質,人手裝製催淚彈。即使員工需要穿着保護衣、手套和全面防毒面罩,但由於通風欠佳,化學粉末經常飄進防毒面罩或保護衣內,導致皮膚紅腫,有員工甚至患上皮疹。
專家:出口後無王管
根據英國市場研究公司Visiongain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的員工人數僅約30人,估計每年的銷售額卻高達800萬美元。該公司創辦人及其兒子都曾任聯邦實驗室化學家,家族至少三代經營催淚氣體業務。
廠商主要以出售催淚彈予外國政府獲利,有員工透露,2002年公司全年銷售額約25萬美元,訂購量約數千件,但2010年阿拉伯之春開始,廠商接下了大批來自土耳其、巴林和埃及的訂單,訂貨量高達30萬件。除催淚氣體外,該公司最近更接下巨額「閃光彈」定單。
報道指,美國公司基本上只需向商務部申請許可證,便可在海外銷售催淚彈。聯邦法規規定,除非有證據表明,某國或違反國際人權標準,否則政府通常會批出這些許可證。
杜克大學教授斯文埃里克.喬德特表示,非常擔心催淚彈毒性被低估,尤其在香港這種高密度城市內施放,「我們無法確定它們的使用情況,一旦產品離開美國,這些公司就沒任何規管」,即使規定催淚彈不可在室內發射,香港警方還是在港鐵站內使用。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一再呼籲美國停止向香港運送人群控制設備,並得到美國政界人士的響應。今年7月,國際特赦組織已經致函美國商務部,要求暫停所有人群控制設備的裝運,但美國政府至今仍然未就是否停運此類裝備表明立場。
■記者陳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