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區選望大勝 學者:可左右特首戰

泛民區選望大勝 學者:可左右特首戰

【全面搶灘】
【本報訊】已持續近3個月的反送中運動,勢必席捲今年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選舉事務處昨公佈,選舉提名期將由下月4日開始,表明候選人需要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選管會與取消參選資格的工作「劃清界線」,指提名是否有效的工作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的選舉主任負責,選管會無權參與。有學者預料,若民主派在區選大勝,可減低特首選舉一面倒情況,改變香港政治生態。
記者:梁穎妍

選舉事務處昨公佈,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將於下月4日開始,為期兩星期至下月17日結束。獲提名人士必須年滿21歲,提名表格必須得到有關選區的10名已登記選民簽署。每名選民只可以簽署提名一名候選人。

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新聞稿則與DQ(取消參選資格)劃清界線,指參選人的提名是否有效,由各區民政專員擔任的選舉主任依法決定,選管會無權並一向沒有參與,亦不會給予任何意見,如任何人不同意選舉主任的決定,可提出選舉呈請。

選管會與DQ工作割席

選管會指,根據現行法例,獲提名的候選人須符合兩項要求,包括獲提名為候選人的資格;及在提名表格中作出一項聲明,示明該人會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否則不屬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並引述早前選舉呈請的裁決判詞指「選管會享有並獲賦權力可發出屬非強制的確認書」及「選管會有權要求候選人在提交提名表格時以自願性質一併遞交確認書」。

現有431席區議會議席中,建制派佔297席,18個選區均由建制派把持,除沙田和深水埗區兩派勢力只有一席之差外,其餘16個區議會,建制派都佔了議席的大多數,今次反修例運動民主派在多區要求討論有關事宜,均屢次受阻。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梁啟智指出,過往區選被視為去政治化,今屆區選民主派能否獲勝的關鍵,在於反修例運動是否令民主派選民認為區選具有重要性及政治性,「包括特首提名權,平日喺區議會嘅討論具有政治性」。

一度推動「風雲計劃」以填滿「白區」的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曾提出要將區選政治化,若區議會大勝,可在特首選委選戰中搶灘,令民主派透過手持過半區議會議席,搶佔由區議員互選產生的117席特首選委。梁啟智指,若民主派手握這117席,再加入上屆民主派所得的逾300席,若能與部分商界協調,便有逾600張選委票在手,可減低北京對特首選舉控制的空間,從而改變政治生態。

不過,選民投票取向是否會受不喜歡傳統民主派的傾向等所影響,梁認為難以估計,但相信在單議席單票制下,選民考慮兩派對決的因素會存在。

有民主派人士指出,雖然建制派在反修例運動中形勢較差,但關鍵是民主派能否整合跨光譜的公民力量,包括如何爭取本土派、支持焦土論人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