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第一次邂逅水晶蘭,是在白馬岳下山往蓮華溫泉的路途上,滂沱大雨中,匆匆一瞥,沒法細賞。
兩年後的七月初,再到長野縣登木曾駒岳,走上松B線下山往上松,下降到海拔2,400米左右,開始進入森林帶,剛過11時,雖然陽光燦爛,巨木參天的杉木林中,仍顯幽暗,一縷縷陽光從樹頂透入,灑落森林底層茂盛的蕨類植物叢中,調出滿眼時而鬱綠、時而青翠的色彩。到了「五合目」附近,開始出現針葉樹和闊葉樹混合林,枝葉更茂密,也更幽暗潮濕,忽然記起,這正是難得一見的水晶蘭的生境。時值開花季節,之前在白馬岳曾有遇上水晶蘭的經驗,仔細找尋,果然在茂密的森林底層,看到多株晶瑩剔透的水晶蘭。
藏匿泥土中 開花才見面
水晶蘭在日本被稱為「銀竜草」(銀龍草),皆因整株呈雪白,晶瑩剔透,只有透光潔白的花莖與單一頂生的鐘形小花,如張口欲噬的龍頭,加上白色透明的鱗片狀葉子,活像一群從地下鑽出來的小銀龍。又名「單花錫杖花」的水晶蘭並非蘭花,而是半腐生性的肉質草本植物,植物分類上歸鹿蹄草科錫杖花亞科水晶蘭屬,生長在1,500至3,300米中高海拔幽暗潮濕的森林下,沒有半點葉綠素,葉子亦已退化成白色透明鱗片,無法行光合作用,故只靠從腐木爛葉中吸取養份。由於只生長在特定的環境和海拔高度,故不常見到,加上平時藏匿於森林底層的泥土中,只有在開花時才會鑽出地面,更加是難得一見。
今次不趕時間,在林下細賞奇花,不經不覺間,便逗留了超過半小時。繼續踏着鬆軟的腐植土在林中穿梭下行,忽然傳來轟隆之聲,隱約看到枝葉間水氣氤氳,原來是到了海拔1,800米的「奇美世瀑布」。
為了近賞瀑布,離開山路攀下斜坡,樹林之外便是瀑布頂部位置,瀑水在眼前直墮深谷。無法沿溪谷下攀,只得退回山路繼續下行,轉入溪谷中,回頭向上游方向望,看到瀑布就在不遠處,便沿溪回溯到瀑底。時值初夏,山上積雪早已開始融解,瀑布水量充沛,無法太接近,便在附近一塊光潔大石上坐下,在正午的陽光下,一面午餐,一面賞瀑。對於喜愛植物、喜愛瀑布的自己來說,這次旅程,是一次過達成兩個願望。
最近一次邂逅美麗脫俗的水晶蘭,也是在日本,那年參與「日本毅行者」,提早一天到達活動起點,福島縣安達太良山腳的二本松岳溫泉,獨自走訪了湯川溪谷的瀑布群。溯行至上游天狗岩離澗後,在杜鵑林穿行,林下又見水晶蘭的熟悉身影。忽發奇想,每次見水晶蘭,行程均與賞瀑有關,兩者皆我所愛,當中是否有某種微妙的聯結,上天對自己的恩賜?
腐朽中崛起 卻一塵不染
水晶蘭的分佈不止日本,跟台灣山友談起,池有山、品田山上有,屏東山中也見過,品種顏色稍帶淺淡粉紅,另一品種阿里山水晶蘭,植株為純白色。多次到台灣登山,均不在花季,故一直無緣一見。
水晶蘭其實在中國、印度、東南亞,遠至俄羅斯、北美也有分佈,但名聲卻有天淵之別。水晶蘭在一些地區有「死亡之花」、「幽靈」、「冥界之花」的別名,源自它生存之道——靠吸收腐物精華獲取養份。水晶蘭扮演着生命與無生命世界物質循環橋樑的角色,是空谷中的精靈,還是吸食亡魂的冥界之花,視乎觀點與角度。
也許不必說大道理,單看它婷婷嫋嫋從腐朽中崛起,卻仍一塵不染,晶瑩剔透,美絕人寰,便足以教人愛惜。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