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台灣乳癌篩檢之路 - 張淑儀

乳你同行:台灣乳癌篩檢之路 - 張淑儀

過去二十多年,乳癌在亞洲地區,發病率普遍上升,香港、台灣及大陸沿岸城市都有相似的升幅,年齡標準化比率,每十萬名女性,有60-69人患上乳癌。

香港早於90年,在廣華醫院成立了全港首個乳癌普查計劃,二十多年來,數據一直顯示每一千名無症狀女士,平均有5人證實乳癌,這個乳癌偵測率,與西方國家的偵測無異,是國際乳癌普查的標準之內。

台灣面對這個乳癌發病率大幅上升的情況,採取了積極的研究。由政府衞生署國民健康局領導,集合各地乳癌專科醫生及公共衞生專家,進行了大規模的乳癌篩檢計劃。

1995-1998年,為二等親有乳癌之無症婦女,進行觸檢,超音波及乳房攝影術,服務範圍只限於醫院,結果乳癌整體狀況維持不變,效果不顯著。

1999-2001年,開展第一階段大規模乳癌篩檢,「百萬婦女乳癌篩檢計劃」,深入社區,進行乳房觸診及超音波,參與人數為90萬。結果發現乳癌偵測率相對較低,但同時利用問卷搜集的資料,建立乳癌風險預測模型,從而計算乳癌風險分數。

在2002-2004年,進行第二階段大規模篩檢,為50-69歲女士進行問卷調查及乳房攝影術,參與人數為30萬人。結果顯示偵測率相對較高,奠定了乳房攝影術作為篩檢工具的重要性。

第三階段,自2004年開始,進行大規模乳房篩檢,只採用乳房攝影術。2004-2009年,只邀請50-69歲婦女參加,2010年開始,計劃擴展至45-69歲女士,及40-44歲有二等親血曾患乳癌的婦女,迄今有超過二百萬婦女參加,費用由國家預防保健費支付,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篩檢。結果顯示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之大規模篩檢,將乳癌死亡率降低41%,而且晚期乳癌比例減低,第三、四期比率低於15%。現在,兩年一次乳房攝影篩檢,已經成為國民保健的國策。

反觀香港,自廣華醫院第一個乳癌普查計劃開始,現在都是停滯不前。除東華三院健康婦女普查計劃之外,較廣泛提供質量保證的乳房攝影篩檢服務,就只加上香港乳癌基金會的乳健中心。因此,能夠接受此服務的人數有限。在全港乳癌患者當中,乳房攝影找到的乳癌,比率只為10%左右,大部份患者都是偶然發現乳房硬塊或異樣,難怪我們見到的乳癌,多數已是第二期以上,第三及第四期比率佔25%,與台灣專家交流,他們對於我們高比率的晚期乳癌,感到詫異。

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政府考慮乳癌篩檢三步走:

第一步,為高風險女士,包括有家族乳癌病史,個人曾患乳癌或癌前病變,或帶有乳癌基變異、或孩童時有胸腔電療者,提供兩年一次乳房X光篩檢。

第二步,為低收入地區女士提供乳癌教育及篩檢,提高她們的乳健知識及乳癌警覺性。

第三步,總結前兩步經驗,為全民乳癌篩檢鋪路。

這些建議,結合香港及國際間的乳癌篩檢經驗及分析正反意見,已經寫成報告書,去年九月遞交行政長官及食衞局局長,至今仍未聽見任何回應。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