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中美貿易戰不斷加碼,令中國承受沉重壓力。除降準等金融手段外,今年內,中央已密集推出多項救市措施。在4月,發改委發佈文件,指擬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給予財政補貼以刺激消費。由於內需萎縮,內地汽車銷量已持續14個月下跌,車市成重點救助對象。在今年6月,發改委要求各地不能再推出新的汽車限購措施,其後內地多個城市逐步取消限購。在昨日商務部亦指,將出台措施支持汽車行業。
過往地方政府濫發債,造成債務問題失控,中央以往多次要求嚴控地方債規模。但在今年6月,國務院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可做基建項目資本金,變相鼓勵地方政府發更多債搞基建,達到帶動經濟的目的。
工作會議不再提去槓桿
為防止債務泡沫爆破,近年中央政治局的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去槓桿,以防範金融風險。但在今年7月尾舉行的政治局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就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再提及去槓桿。會議反而要求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
在8月特朗普掀起新一輪關稅戰後,國務院在月尾的常務會議推出20項救市措施,涵蓋汽車、家電、出口等行業,除加快推行家電「以舊換新」和汽車限購外,將引導出口企業打造自家品牌,拓展內銷市場。此外,該文件亦在增加消費活動多樣化、產業升級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