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美自9月1日起擴大互徵關稅範圍後,確定下月初舉行原定本月內舉行的新一輪經貿談判。身兼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副總理劉鶴,昨應邀與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姆欽通電話後,雙方同意先在9月中旬展開預備工作會談,然後再在10月初於華盛頓舉行第13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中方表示希望這輪談判能取得「實質性進展」,重申反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但美商務部同日稱,擬對進口自中國的結構鋼課徵最高141%的關稅。
中美元首在6月底的G20大阪峯會會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在中方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後,美方同意不會再擴大對華的關稅戰。中美雙方7月底在上海舉行的第12輪經貿高級別磋商,並未達成具體成果,但當時雙方協定下一輪磋商在9月初於華盛頓舉行。然而,特朗普在8月1日隨即宣佈在9月1日起對此前尚未納入徵稅範圍的3,000億美元(約2.35萬億港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10%關稅,同月23日又因應中方對美進口實施報復性關稅,又再把稅率調高至15%,並在10月1日起對去年已開徵25%關稅的2,500億美元(約1.57萬億港元)中國貨品的關稅由25%調高至30%,令外界揣測下一輪磋商仍能否如期舉行。
中方稱盼獲「實質性進展」
新華社報道指,劉鶴昨應約與萊特希澤和姆欽通話,雙方同意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13輪經貿磋商,此前雙方將保持密切溝通。工作層將於9月中旬開展認真磋商,為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充分準備。雙方一致認為,應共同努力,採取實際行動,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美貿易代表處發言人證實,美中雙方在通話中同意在未來數周於華盛頓舉行部長級的貿易會談,「在這些討論之前,雙方於9月中旬將進行副部長級別的會唔,以為有意義的進展奠定基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力爭在10月初的貿易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又指雙方同意為磋商「創造良好的條件」。
不過,由於特朗普近月來不斷對華發動升級關稅戰,第13輪經貿磋商舉行日期較當初計劃延遲,外界對談判取得突破的期望不高。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經濟學家Eswar Prasad說:「即使目標只是達成一項溫和的協議,一路上也會有許多障礙,因為在對方沒有作出實質性讓步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撤銷現有的貿易制裁。」
特朗普拒華為問題納入談判
就在兩方同意下輪磋商初步日期的同日,美商務部在當地時間周三稱,以中國和墨西哥出口美國的預製結構鋼以低於合理市價在美國市場傾銷為由,將對從這兩國進口的結構鋼課徵關稅,其中對中國產品課徵最高141%的關稅。另外,特朗普說不希望與中方討論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被美國列為黑名單的問題,因為這涉及美國國家安全。
新華社/路透社/《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