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義士之死 - 余家強

【有限創意】義士之死 - 余家強

首富引用「黃台之瓜」,被指諷刺林鄭等如武則天,此事談很多了,想談談章懷太子李賢(654-684),就是發出「何堪再摘」哀鳴的當事人。武則天要攬權,李賢和兄弟先後遇害。親生阿媽尚且咁狠,何況冒充慈母?

因為畢業論文研究《後漢書》,我對章懷太子懷抱特殊感情,章懷太子注解了《後漢書》。《後漢書》歌頌氣節,大篇幅寫東漢末年民情洶湧,所以有〈黨錮列傳〉,記載成批成批大學生遭禁錮,運動失敗,又有〈獨行列傳〉、〈逸民列傳〉記載那些不與政府合作的勇者。李賢雖貴為太子,本質上同樣年輕有夢,同樣受軟禁,他於群史中揀《後漢書》來注解,作為一種寄託,表明心跡,追慕前賢。我也寄望港青,在艱難困頓日子,罷課不罷學,多看些歷史,你們何嘗不是社稷未來主人翁?

讀書畢竟有用,文章寫得好,罵獨裁者格外響亮。回頭說武則天,罵她最出名首推駱賓王〈討武曌檄〉──討即聲討;曌是武則天為自己起的名字,音照;檄音核,文告之意。起筆便:「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連成長背景都不放過,算否欺凌呢?凡事有報應,用槍彈攻擊他人身體的,竟然投訴被言語上人身攻擊?「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簡直吵架百科全書,同學們可參考。

駱賓王文質彬彬,誰逼成知識份子如此毒舌頭?且看他另一作品,我教兒子唸過:「《詠鵝》 駱賓王叔叔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傳寫於七歲,誇張了,我倒認為駱賓王志在做個兒童文學家,十幾個字,有聲,有色,有押韻,有對仗,更滿載純真,怎相信同一個人會寫兇巴巴的〈討武曌檄〉?正如怎相信學生會是堵路專家?誰逼成?誰令純真消逝?

駱賓王遭通緝,一說被殺,一說剃度為僧避禍,我相信前者居多,因為統治者不敢認,像近日愈來愈多生死未卜,恐被滅跡,或胡亂編個結局。我兒子朗誦時自行加上「叔叔」,那是小朋友習慣,我聽着很溫暖,榮幸跟駱賓王成為朋友似的,而駱賓王亡齡四十出頭,比我年青,稱「叔叔」也合理。

我想起章懷太子,想起生死未卜的示威者,想起這些永遠比我年青的義士們,我覺得自己白活了。

還有,此娥不同彼鵝,做燒鵝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