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7歲、前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指,中國經濟在2010年起開始下行,中美貿易戰只是其中一因,他認為更主要原因是中央宏觀經濟調控未有堵塞漏洞,以及「民營經濟退場論」等極左思潮。
盲搞基建 泡沫擴大
賀鏗指出,拉動經濟增長有「三架馬車」,即消費、出口和投資,但政府沒有研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他說,政府大搞公共投資,如高鐵地鐵及高速公路,資金只是來自擴張財政,擴張銀行貸款,加上地方政府拚命賣地,盲目發展房地產,最終導致消費減少,房地產等資產泡沫不斷擴大,令企業債務、政府債務不斷增加。他形容:「現在累積的經濟風險因素已經到了可怕的程度。」他指出,政府不可再用擴大投資拉動經濟。
賀鏗指中國經濟在2010年開始下行,內需不斷減少,加上錯誤地把人民幣單邊升值,導致出口困難,外需疲軟,結果影響珠三角及長三角的企業。他指出,解救良方在於刺激營商環境,避免「國企進民企退」,故中央已經認清了問題,提出了降槓桿及防風險等政策。不過地方往往不太清醒,總寄託在中央的積極財政和發展房地產,未能做好協調。因此,他認為現時政府必須相信「供應創造需求」的道理,繼續實行減稅降費等政策,地方亦要加以配合,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確保居民收入增長。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