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管制企業撤離上海自貿區瀕死

資本管制企業撤離
上海自貿區瀕死

【人去樓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為宣示「深化改革」,2013年宣告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當年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自貿區曾引熱議,現在卻光環暗淡。受中美貿易戰升溫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至30年來新低,再加上北京嚴格實施資本管制,自貿區吸引力不再。外電指,早年進駐的企業和銀行紛紛出走,許多辦公室都已人去樓空,餐館隨着上班族減少大批結業。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形容上海自貿區是「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並提出要加快自貿區建設。目前內地已成立了18個自貿試驗區,其中最新成立的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和黑龍江六個自貿區在8月26日掛牌成立。官方指這些舉措不僅能吸引外國投資,還可深化中國與周邊鄰國的經貿關係。

上海自貿區邁向成立六周年,但金融開放步伐近年卻開倒車。

區內一個美食坊,因客源減少已經關門。

有位於浦東自貿區的銀行已經撤走,重門深鎖。

優惠承諾無法兌現

當局當年設定,上海自貿區最重要對外開放措施,是先行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在區內銀行分行開立的在岸人民幣賬戶可當作離岸賬戶,等同可以在實施外匯管制的中國境內自由兌換人民幣。但路透社報道指,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一直無法兌現當初承諾,迫使越來越多企業撤離佔地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1990年成立和運作,是全國第一個保稅區,是上海自貿區成立初年的核心。

據報道,現在上海自貿區內許多辦公室已人去樓空,玻璃大門深鎖,室內的椅子翻倒,辦公桌上空無一物。曾經上班族熙來攘往的美食坊,內裏食肆今年一間接一間結業,地上散落着使用過的筷子和塑膠包裝袋。

報道引知情者稱,隨着當局收緊資本管制,官方當初承諾的自貿區利好完全落空後,資產和利潤在內地排行第五的中國招商銀行,去年底已解散十人的自貿區企業業務團隊,重新把人手配置到其他分行。

交易前先勾40選項

多名銀行家指,由於資本管制和監管審查令貨幣自由流動難以為繼,上海自貿區內逾百專門賬戶原封未動。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丁劍平表示,自貿區賬戶的使用者「在進行一次交易前,必須勾選超過40個框框。歷經一切精準審核後,自貿區賬戶已不再便捷。」總部設於上海自貿區的民營銀行上海華瑞銀行,2015年關閉其外高橋分行,直至當局擴大自貿試驗區範圍時才開設另一家分行。

寧波銀行在自貿區有四家分行,但只從事一般銀行業務。一名員工說,該分行只有20至30個自貿區賬戶,均甚少使用;她又指自貿區賬戶不但每筆交易都要上報,而且款項也不能轉賬至普通賬戶。

南京銀行自貿區分行人士透露,管理層根本沒有興趣擴展自貿區業務,直指自貿區業務「只是滿足政府設定的指標」,根本沒有真正的商機。
路透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