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波瀾壯闊的反送中運動至今逾三個月,前線記者在守護第四權堡壘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喜歡寫文章的張宗永,除了是資深銀行家,亦曾任記者及股評人,對新聞界有一份額外的敬意及體恤。面對這場抗爭,他給傳媒進言是:加油、努力,維持記者的專業,世上無完全中立的媒體,「唯一可做嘅至少係唔講假嘢」,包容平衡。
年輕時曾任職報館
擁有土木工程學位及工商管理碩士的張宗永,83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那年回港,沒從事本身專業卻加入報界,在《財經日報》(後被明報創辦人查良鏞收購)資料室寫專欄及股評,「仲客串做記者寫了幾篇訪問」。報館下午兩、三點開工,他「着條短褲」上班,埋版後半夜一、兩點,跟同事去灣仔傳媒人宵夜聖地,「好似睇明星咁」遙望當年電視主播。
他自言英雄主義基因極低,不愛站前線,寧讀書思考,讀歷史尤其增加批判性及悲天憫人情懷,「唔會咁易相信歷史偉人包括孫中山」,細讀中國歷史會更了解一黨仇怨,對他影響最深遠的一本書是《陳烱明傳》。
被視為粵系軍閥的陳,主張聯省自治反對北伐,與孫中山結怨亦不為國共兩黨接受,但他管治下的廣東省政府清廉務實,惜最後身無一文病死香港跑馬地毓秀街,是張宗永長大的地方。「陳烱明係一個悲劇人物」,很多政治人物都是藉製造危機管治人民,他說特朗普如是,中國古今領導人如是。
今仗運動,各專業界別都站出來發聲,對金融界年輕網民種種獻計,如撳港元換外幣衝擊聯滙向政府施壓,這位資深賓架笑說,好像對金融操作都不太熟悉,「暫未見好好建議」,反而交稅多畀一毫癱瘓政府系統諗法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