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觸發環球股市暴瀉,連帶當時風靡一時,但人壽保障極低、與基金價格相連的投資相連保險(簡稱投連險)價值大跌,惹來大量投訴,此後逐步淡出市場。隨着改良版投連險獲批推出,沉寂一時的投連險再現香港,但隨即出現第一滴血。200名苦主投保AXA安盛一款名為Evolution的投連險中伏,有投保人3年內輸清2,000萬元,更倒欠保險公司管理費。
記者:陳洛嘉
近月有約200名來自內地、新加坡等地的投保人來港「維權」,稱Evolution保單價值過去數月暴跌95%,令投保人血本無歸。
AXA事後連發三份聲明,指投資風險需由保單持有人自行承擔,公司並無參與任何意見提供,事件更可能涉及欺詐活動。AXA安盛發言人表示,數月前已把事件向警方舉報,商業罪案調查科正就該基金涉嫌欺詐活動進行刑事調查,現階段未收到進一步消息,正與有關司法機構保持緊密聯繫、積極跟進事件。
其中一名內地苦主王女士,2015年透過中介宏亞金融接觸Evolution保單。她接受本報訪問時指,當時宏亞經紀表示保單投資穩健,往後提取金額亦容易,符合她兩名孩子將來出國留學需要;加上她對AXA品牌放心,故決定來港投保兩份各1,000萬元保單。
然而Evolution其實即是投連險,投資成份遠高於人壽保障,且僅讓專業投資者投保。投保人可自由及獨立地選擇所掛勾的逾千種資產,包括黃金、股票、債券、基金等。故此,保單投資是否「穩健」,最終取決於所配置資產。
投保過程僅半小時
在上千種不同資產中,連同王女士在內的200名苦主不約而同選中一隻名為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的基金(下稱HKIF基金)。根據AXA公告,大部份苦主均由獨立保險經紀宏亞代表,而非AXA旗下代理人。所謂保險經紀,即代表投保人在保險市場中尋找最合適保險計劃,而不限於某一間保險公司。
據了解,宏亞向客戶推薦保單後,都會建議將絕大部份資產投入HKIF基金。由於HKIF基金2018年暴跌並清盤,最終令該批投保人血本無歸。
翻查資料,宏亞於中港兩地均有關聯公司,背後母企其實是在港註冊、美國上市的第一亞洲控股,並於2018年9月遭美國證監會停牌。集團背後大股東為一對80後兄弟申焯栢、申偉基,二人曾捲入多宗官司及商業糾紛。
清盤收場的HKIF基金正正投資一籃子第一亞洲控股資產。由於基金獲納入Evolution保單的可配置資產名單,第一亞洲控股就透過旗下關聯公司宏亞,於中港兩地大力推銷保單,並說服投保人將資產配置於HKIF基金,意味從保單銷售到基金操盤,疑似是第一亞洲控股的一場老千局。
王女士憶述,2015年底由三名宏亞經紀帶到香港AXA服務中心投保,整個投保過程僅半小時,「我以為經紀都是代表安盛的人,他們三個人圍着我,保單都是繁體字和英文,字又非常小,只是指給我看要簽的地方」。根據投保書顯示,保單高達98%資產配置於HKIF基金,另外2%為現金。
身家被誇大竟獲批
王女士直言當時已表明對保單未完全了解,但經紀仍要求她錄音、錄影確認自己了解保單,「他們說,你說不知道就沒辦法買,又說我們能騙你嗎?這麼大的一家保險公司能騙你嗎?」完成投保後,AXA方面亦未有提供保單副本供其細閱,直至約三個月後,即冷靜期過後才收到副本。
由於投保兩份大額保單,AXA方面亦要求王女士提交財政狀況證明,但她及後才發現宏亞經紀擅自誇大其身家,而事後竟仍順利通過AXA批核,「後來安盛發來的資料我才看到,經紀原來找了一家深圳會計師樓為我做『個人資產驗證』,深圳的辦公室估價一平米達18萬元人民幣,這有可能嗎?」
根據王女士投保書,宏亞經紀為其申報的總資產高達9,600萬元,又指她2012年出任公司董事副經理,旗下有一輛保時捷跑車;但王女士指兩者均非事實,質疑AXA並未盡盡職審查責任。
此外,王女士投保書上所選基金編號,與其實際配置基金編號亦不一致,目前仍未獲AXA方面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