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曹德旺以救世主自居

主席曹德旺以救世主自居

奧巴馬參與製作的《美國工廠》,表面是讚賞福耀玻璃對美國經濟和就業的貢獻,背後其實刻劃中式管理的弊端和與普世價值的種種衝突,難言親華還是反華。不過,片中表述的那種中式管理文化精粹:金主姿態的高高在上,施捨飯碗後以救世主自居、漠視工人基本權益、善於權謀和玩分化;經歷多年中港融合後,香港人已經非常熟悉,對此應更有共鳴。

准攝製隊跟拍三年

曹德旺在《美》片中形象非常負面,一亮相就以風水原因要求更改美國廠房的設置;打扮土氣、獨斷專橫又不近人情,符合人們對中國土豪的印象。但相反,曹德旺在內地形象非常正面,個人捐款累計逾110億元人民幣,被稱為「中國首善」。導演伯格納亦對曹德旺非常感激,三年來允許在他身邊不停拍攝,事後沒有提出任何修改,指他的胸襟非比尋常。

曹德旺稱,他投資美國的「初心」,是為推動中美文化融合,明言「最關鍵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美國工廠》亦同意,福耀玻璃的確幫助了美國就業。

不過,曹德旺的初心則完全失敗,影片結尾兩國員工全無交流,當初融洽不復再;美國員工接受訪談時,更語帶憤慨地說純粹為生計留在工廠,對福耀毫無感情。被炒的副總裁大衞伯羅斯(David Burrows)在前段對曹德旺畢恭畢敬,但在片尾卻說,「you can't spell FuYao without F.U.」。

既然初心是為民眾好,為何不管是福耀美國員工還是香港市民,都是充滿怨氣?中國已經自視崛起,想要對外輸出影響力,上述問題可能需要一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