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隨時用《緊急法》打壓逆權運動,動搖投資者對港法治信心。炒細價股、開投資講座起家的黃敬凱(筆名摸魚)心灰意冷,看到當局「政治行先」勢頭,日後或連私人財產也不受保障,近月密密轉移共400萬元資產到台灣,轉型開民宿。
記者:余秉峰
香港受政治因素困擾,黃敬凱眼見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擔心日後中國無法獨力承托匯價,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有人或以某種形式動用香港庫房「救阿爺」,「我覺得係有可能,不如喺資產上揸多啲美金」。
32歲的他有這種憂患意識,也許受過去一年多的經歷所啟發。黃敬凱指早年可透過股票進行供股、配股等財技的手法,猜測股票炒作浪潮,但證監會自2017年狙擊「謎網50」多隻股票後,與港交所逐步勒緊監管要求,不時要求其他疑似有問題上市公司停牌,事前可毫無先兆,事後通常復牌無望,有關投資便如全數虧損,「我都有幾隻。但細價股投資者(以前)係冇預會total lost」。
有信心獲10%回報
股市境況低迷,黃敬凱發覺有莊家轉用更凶狠手法掠水,以傳銷方式哄內地大媽來港直接買垃圾股,完成交易後即散貨;加上近來港股成交薄弱,他認為已過了以股票保證收入的最好時機。
黃敬凱想過在香港做生意找出路,曾與朋友合資開餐廳,但失敗告終,6月結業。想學習投資,又聽得太多騙局,他指友人曾聽從一個群組中被封「美女股神」的朋友,投資Pre-IPO(上市前融資)項目,對方保證上市後最少有一倍回報,但這間公司最終上市失敗,令他對投資亦有所退縮。
黃敬凱見女友在台南月租100多呎單位,須共用廁所和飯廳,月租也近6,500港元;當地每呎樓價只是港樓約六份之一,於是以約210萬港元在高雄買一個約1,000呎單位,計劃間成四個套房,放上Airbnb平台出租。黃敬凱知道其單位附近的酒店房價每晚約1,000港元,而面積約200呎、沒裝修的民宿單位則約200港元;他假設四房每日可租出三間,每間每日租金300港元,估算一年可收約32.9萬港元。黃指當地營業成本不高,因此有信心做到10%或以上的年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