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運動】
8月11日,銅鑼灣及尖沙嘴多名示威者被捕,54人被押送至位於文錦渡的新屋嶺扣留中心。當中31人其後被送往北區醫院,6人骨折重傷,更有護士揭發,一名傷者被打至「成隻手得層皮連住」。消息接連傳出,質疑當日發生違反人權的虐打甚至性侵,新屋嶺因而被網民稱為「恐怖囚室」。
新屋嶺拘留中心位置偏僻,距離上水警署約5.7公里,位於文錦渡路附近,鄰近邊境,隸屬警方的邊界警區範圍。
為令市民關注新屋嶺被捕人士,有銀髮族上周舉辦導賞團,記者亦隨團參加。從九龍塘出發,車程大約三十五分鐘,到埗後先前往一座小山丘,俯瞰整個扣留中心。眾人拿出電話測試,訊號接收極差,予人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感覺。遠望新屋嶺建築群範圍偌大,外圍的鐵絲網約高八至十米,四周設有更亭;內裏共有十二個大小不一的牢房,可以容納三百至三百五十人。離開小山丘後,我們沿文錦渡路步行至新屋嶺正門,沿途經過警犬隊總部及不少貨櫃場。附近亦有部份村屋如沙嶺村,但人迹罕至,猶如置身荒山野嶺。
跨區扣押 動機成疑
隨團的前懲教主任吳廣明曾在八十年代到訪新屋嶺,指出這裏相對市區的羈留設施舊得多,而這次警方將示威者跨區押送到這裏,做法亦令人質疑。
他認為,新屋嶺只可算臨時羈留中心,不能夠將它與懲教署的羈留中心比較。該中心欠缺醫療設備,亦沒有醫生及護士在內當值,無法即時治理傷者和評估傷勢,單憑警察的醫務知識,或令傷者延誤治療。另外,警方在例行記者會亦承認,新屋嶺作為短期羈留設施,在設施出入口通道、面見室及搜查室,均沒有設置閉路電視。
吳廣明指出,一般而言被拘捕的犯人會被帶到該警區警署。舉例在尖沙嘴作出拘捕,即使該警署沒有空間,亦可帶到附屬西九龍總區的警署,例如油麻地、旺角、九龍城、紅磡,「不送到該警區內,一定有其特別原因。我們看到報道,很多律師說等了十多小時,甚至已知被捕者名字也要等,警察是否刻意這樣做呢?」他又指出,有些被捕人士落口供期間沒有律師在旁,警察的做法惹人質疑。
延誤就醫 等同犯法
警方在例行記者會指出,被捕人士所有傷勢是送去新屋嶺之前造成,因為個別被捕人士反抗,掙扎激烈。但吳廣明質疑,為何有人受傷不是先送去醫院,而是送去新屋嶺這種偏遠地方?「如果值日官見到被捕人士受傷,我相信送到醫院是最佳處理方法。任何人受了傷而被延誤診治,都是刑事罪行,因為變相是導致他人身體受傷害。」然而警方在例行記者會中強調無延遲診治,指出絕大部份傷者都屬輕傷,「可能骨折但無表面傷勢」。
吳廣明認為,這次新屋嶺的事件猶如現代「白屋」,即六十年代用作羈留政治犯的域多利拘留所。他慨嘆,現在自己六十多歲,在紀律部隊工作幾十年,看着他們一直在退步。「六七暴動時警方捉年輕人到白屋折磨,那情況和現在的新屋嶺很相似。」
導賞團參加者邵先生說,從新聞畫面看到很多示威者很生猛的上警車,但他們進入新屋嶺後卻要「打橫出去」送院。「心裏會有疑問,究竟發生甚麼事?那幾十個小時完全是在警方的看管之下,如果警方不出來給我們一個公平公正的真相,我想香港人不會服。」
新屋嶺歷年記事
70年代落成 偷渡人士中轉站
新屋嶺於七十年代落成,主要用途是遣返非法入境及逾期居留大陸人的中轉站。港英政府1974年實行「抵壘政策」,如偷渡人士到達市區,便可登記正式成為香港居民,若中途被警方截獲,則需要經新屋嶺扣留中心遣返大陸。警方會將偷渡者押上車,在文錦渡駛約10分鐘就到邊界,深圳邊界位置會有解放軍接收偷渡者。
1989年6月至1997年 收容六四流亡人士
1989年6月至1997年,香港人參與「黃雀行動」,營救因六四事件被中共通緝的人士,協助他們偷渡來港。流亡人士抵港後被送往新屋嶺扣留中心,若審查身份後證實為政治難民,會安排前往其他國家,尋求政治庇護。
2005年 拘留部份示威韓農
2005年香港舉辦世貿會議,大批韓農來港示威,發生衝突,警方一天內拘捕過千人,部份被捕人士送到新屋嶺羈留。近年非法入境者數量驟減,2000年前後每年約收留8,000人,2016年約400人,新屋嶺變得冷清。
2019年8月5日 天水圍搜捕首批被「放逐」
今年爆發反送中運動,警方在多次衝突期間大舉搜捕示威者。8月5日全港大罷工當日,警察在天水圍警署外拘捕79人,包括多名青少年,部份被捕人士及後轉移到新屋嶺,是首批進入新屋嶺的反送中示威者。
2019年8月11日 扣留後31人送院6人骨折
銅鑼灣及尖沙嘴於8月11日發生嚴重衝突,多名示威者被捕,54人遭跨區押送至新屋嶺。隨後網上流傳大量有關新屋嶺被扣留人士的消息,有自稱被捕青年的母親指,兒子被打至腦出血。警方在20日的例行記者會承認,當晚送往新屋嶺的被捕人士中,31人需送院治療,6人骨折,傷勢嚴重。
記者:洪慧冰
攝影: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