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銅像 - 陶傑

魔鬼銅像 - 陶傑

九月開學之後,大家寄望年輕人回到大中學安心讀書,局勢有望平靜。

然而開學日,香港皇仁書院校園的孫中山銅像不幸被好事者裝上了一個口罩、戴上類似頭盔物品,慘遭發揮「創意」。

若要學生勿再將抗爭運動搬進校園,皇仁和香港大學的管理當局,應先在開學前移除孫中山像,以免年輕人受此符號刺激。

孫中山就是現代中國最早的勇武派,而且積極勾結外國勢力。孫中山的外國勢力主要為日本,正如毛澤東的外國勢力是蘇聯。

陳少白是孫中山老友,並稱「四大寇」,對孫中山經歷目擊耳聞,知之甚詳。

一九○○年大陸拳亂,孫中山看見機會來了,由越南乘輪船到香港。但英國殖民地政府不准其登岸,孫中山在船上召集會議。陳少白是與會人,還有日本人宮崎寅藏、清藤幸七郎等人 。

陳少白記述:「大家在船上商量起事的計劃。當時台灣兒玉源太郎對孫中山革命主張很贊成,和先生接洽過,答應起事後設法相助,所以孫先生對於第二次革命變更計劃,不到廣州發難,預先在惠州起事,沿海向東前進。孫先生在台灣等候,如果這邊軍隊能打到廈門,他就可以渡過台灣海峽,親自督師。大家商量好,孫先生就先回日本,轉赴台灣。」

孫中山勾結日本,可見身段極為赤裸,用今日的愛國五毛標準,是百分之一千的漢奸。但孫先生認為:大清政府是滿洲異類,不算中國人,所謂驅除韃虜,韃虜是野蠻人,因此沒有問題。

但日本很快更換內閣,新首相伊藤博文禁止台灣總督協助孫文革命黨,禁止武器出口,不准日本武官投效革命軍。而這三件事正是孫中山積極謀劃者。今日中國歷史教科書將伊藤博文盲目列歸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而不知道伊藤是最不願意回應孫中山乞援的日本首相。

但孫中山還不死心,日本政界也不是伊藤一個人能制止。台灣總督兒玉和民政長官(相當於香港殖民地的布政司)後藤新平,還是由台灣悄悄給孫中山提供金錢和武器。

香港正值敏感時刻,平時的國民教育已經推行不力,這樣一個極有爭議的人物,怎可容許其銅像豎立,刺激年輕人?與其找什麼緊急法例平亂,不如注意細節。

魔鬼在細節裏,細節之一,就是這座問題銅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