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第二輪藥物「帶量採購」即將展開。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日前公佈,帶量採購政策會由首批11個城市,擴展至山西、內蒙古、遼寧等25個地區。採購主體由公營醫院擴至民營,分析認為有利收窄降價空間。
在首批帶量採購,政府牽頭組織11個城市公營醫院,透過「以量換價」開標方式,價低者得,令藥物製造商減價;惟每個品種僅一間企業中標,有藥企為保市場份額不惜減價,中標品種平均減價逾五成。當中主打仿製藥的中國生物製藥(1177)旗下一隻肝藥「潤眾」曾劈價九成,引來投資者憂慮盈利能力,影響對研發新藥的投入,股價去年下半年曾跌逾六成。
容許多間企業中標
是次方案強調「適度競價、多家中選、不過度追求降幅」,報價最低三間企業能中標。文件顯示若醫院選定不超過兩間製藥廠的品種,這輪採購周期原則上為一年;若三間藥廠就某種藥中標,採購周期則為兩年。採購量為首年約定採購量計算基數的五至七成。分析指是次帶量採購改革不但收窄減價空間,亦避免企業生產能力不足、質量等問題,確保藥物供應穩定。
採購主體由公營醫院擴至民營,意味採購量擴大,對藥企無疑是利好消息,帶動內地醫藥股上升。中生製藥昨收報11.8元,升1.37%;石藥(1093)收報16元,升2.04%;綠葉製藥(2186)收報6.3元,升3.45%。
記者:李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