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本報訊】9.1機場「和理塞」抗爭最後演變成萬人徒步逃出東涌,曲線驗證機場交通「壓力測試」爆煲。由於大量抗爭者被困東涌及青馬收費廣場,有人利用Telegram發起義載行動,本報記者跟隨司機出動,雖然這次港版鄧寇克行動最後「食白果」而回,卻見證香港人展現齊上齊落的精神。
首批抗爭者晚上9時半後到達青馬收費廣場,9時左右,網上有人呼籲大量義載到場支援。半小時後,記者乘坐的車駛過汲水門大橋,已見前方出現車龍,往機場方向幾乎塞回橋面,往青衣方向車龍則不見龍尾。據當時本報直播描述,才不過半小時,已有人把廣場抗爭者接得七七八八。
由於擔心仍有人被困東涌,司機一邊聯絡朋友了解「需求」位置,多名出車義載的朋友亦來電打聽情況,記者協助留意沿途有否抗爭者仍在徒步。由收費廣場至東涌,車龍全無間斷,移動得非常慢。義載車輛10時前到達東涌市,先在港鐵站附近遇上傳媒,知道現場沒有抗爭者,司機便轉往東涌碼頭,該處有數輛義載車留守,同樣未見抗爭者,於是再轉到映灣園、逸東邨等多處「兜客」,以及遇到更多義載司機在路邊「等客到」,有司機表示反正回程塞車,索性「留夜啲」以防有抗爭者落單。
料近萬車輛出動
這批司機幾乎大部份駕着寶馬、Tesla及豐田Alphard等較貴價名車,不少人直言受前一天太子站事件影響,「前一晚睇住直播,咩都做唔到,今日唔可以再坐喺屋企,點都要做啲嘢。」對於可能白行一轉,大家認為「無所謂」,「最好接唔到,代表佢哋走晒!」
究竟這晚有多少義載車輛出動?當然沒有權威統計,但以下數據或可參考:根據Google地圖,由東涌至青馬收費廣場全長逾11公里,如每輛私家車連前後車距約7米,當時三線的北大嶼公路連路肩都有行車變成四線,當晚塞車時間逾4小時,由東涌駛到收費廣場則要花約2句鐘,以此推算,當晚有關路段車流量料逾1.2萬架次以上,扣除巴士及貨車,義載車輛應有5,000至1萬輛。
■記者陳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