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相對於一味食老本的Disney+,我更期待Apple TV+。同樣食老本,Apple TV+找Steven Spielberg重現《迷離境界》(The Twilight Zone)成為《Amazing Stories》,老得來又有新意。對於我這類看《幻海奇情》嚇大的,吸引力特別勁,勁過死唔斷氣的Loki,勁過沒有巴斯光年的《反斗奇兵》(Toy Story)。
驚捉鬼 還是驚燈柱
年輕的朋友不認識《幻海奇情》,未聽過《四人歸西》,只記得《奇幻潮》,甚至還有空閒還有心情看《十二傳說》,像發現新大陸,只能說一句:可惜。我沒道行看過五、六十年代的原版《迷離境界》,但明珠台在八十年代播放的版本,對很多單元仍印象深刻。那個年代,聽電台鬼古可以嚇到全身冒汗,有人話火車廣告多了個人頭就信到十足,人純情,恐怖片特別恐怖。到吳剛食滾油被踢爆做假,到解剖外星人被發現是錄影廠創作,不到《鬼眼》(The Sixth Sense)或《午夜凶鈴》級數,實在很難讓人再心寒。代之而起的主流,是《奪命狂呼》(Scream)甚至《死神來了》(Final Destination)的純官能刺激。老派的《迷離境界》在2002年出過一次新版,注目度已接近零。
繼承了《迷離境界》衣鉢的,是《黑鏡》(Black Mirror)。活於網絡年代的人類,最感到恐怖的,不是神出鬼沒的幽靈,是無處不在的高科技;不是過去,是未來。你問問自己,驚捉鬼,還是驚燈柱?以為《迷離境界》壽終正寢,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Amazing Stories》未面世,《迷離境界》的2019年版居然飲了頭啖湯。賣點當然是創作人包括《訪.嚇》(Get Out)的Jordan Peele,難道是《變種特攻:黑鳳凰》(Dark Phoenix)位Simon Kinberg?不過,說句實話,要不是HBO買了播映權,貪方便,我應該都會等待《Amazing Stories》再算。《迷離境界》變成趕客的四個字。
有甚麼比今日的現實更恐怖?用回六十年前或四十年前的套路,嚇完你之後講人生道理,仲work?未必嚇到,多數不受教。例如第一集《喜劇演員》(The Comedian),用到《情人眼裏巴基斯》(The Big Sick)的炙手可熱Kumail Nanjiani夫子自道,扮演一位想借笑話發表嚴肅政治議題的棟篤笑表演者,得到鬼魂一樣的前輩教路,為走紅,為虛榮,放棄初衷,改為說說生活瑣碎,迎合膚淺觀眾群,大紅。然後,他每一晚品題過的主角,全部即時消失。不是人間蒸發,是從未在歷史上出現過。看了頭十五分鐘,已經估到連鎖反應會引致人生大亂,賺了名利失去快樂,結局只能把自己成為講稿內容的主角,自我漽滅。沒有估錯。不是我特別聰明,是多年來《迷離境界》都用同一套路,旁白者總在完場前一臉認真走出來說些阿媽係女人之類的金句來曲線導人向善。蔣麗芸都估到。
重重枷鎖 如自廢武功
民智未開時,可以好受落。不要妄想新一代觀眾還這麼容易受騙。尤其當他們面對的對手,明顯地不是堅持善良誓不暴力就足夠應付;仇恨積聚之深,也不是一句包容放下便輕易化解。你說,2019年還拍攝《迷離境界》,怎會有好收場?難怪口碑是意料之內的不濟。在《訪.嚇》,黑人跟白人正面硬拼;在《我們.異》(Us),地底人對地面人瘋狂報復。Jordan Peele如魚得水,大受歡迎。今次,多了重重枷鎖,幾乎像自廢武功。世界變得太快,只希望Steven Spielberg跟得上節奏,沒必要把《Amazing Stories》困死在《迷離境界》之間。不要似本地某電視台,香港人都不相信世界還有包青天,也不倚賴,仍然拍攝《包青天》。不過,那間本地電視台,又幾時為過真正的本地人服務?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