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會小冊子針對示威者 不提警暴

教評會小冊子針對示威者 不提警暴

【本報訊】新學期伊始,師生在校園內如何討論尚未止息的反修例風波,將成一大難題。有親建制教師組織近期向學校派發教材,聲稱以近日的警民衝突作例子探討核心價值。有通識科教師質疑小冊子內容只聚焦示威者的違法行為,但忽略了政府與警隊的責任,建議家長及教師審慎使用。

正當教育局上月向教師發出指引,容許就當前社會局勢對學生說「不知道」之際,教育評議會、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及學教團近日出版名為《重溫核心價值及公民質素》的小冊子,大談近日反修例風波,並歡迎教師直接以此作施教材料,或安排同學自由閱讀、討論。

根據該小冊子後記所述,這是由「一群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老師編寫而成」,讀者對象為中、小學生,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質素並加深核心道德價值。有家長向《蘋果》透露,早前從校方接獲該份小冊子,有老師建議可供子女閱讀,但未有說明該份小冊子會否是開學後的教材之一。

小冊子共15頁,分為12個章節,每章以「仁愛待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對錯」等為題,輔以示威者近日行為作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如「有人刻意用雷射筆照向別人眼睛,是否屬行為自由?」、「示威者覺得警察濫用暴力要接受調查,而另外有粗暴人士損毀立法會、破壞地鐵安全應不應接受法庭審判?」等。

通識教師指內容偏頗

其中「根據事實理性思考」一節,着學生思考「市面日漸蕭條,究竟原因是甚麼?對民生有甚麼影響?」;「建設社會人人有責」一節則稱「當有人訪問示威者︰『摧毀完了,你們打算怎樣重建香港?有甚麼具體計劃?』眾人都啞口無言!」但未有註明資料來源。

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表示,該書對示威者行為的描述雖不至失實,惟明顯對反修例風波中警隊及政府的問題避而不談,如警員執法時不展示警員編號及委任證、或者港府於6.9百萬人上街後如期將草案交付立法會二讀等,予人有偏頗之感。他又指,反修例風波爭議十分複雜,學界不宜單以數條問題,引導學生判斷事件孰是孰非。

田續稱,開學後實難以在課堂上絕口不提反修例風波,作為教師只能力求專業,準備正反雙方資料供學生多角度思考,包括不同政治光譜的傳媒報道,甚至提供這份小冊子讓學生閱讀。他強調,教師在課堂上亦應讓學生分享對近日事件的看法,並提醒他們不同資料為何對同一事件持不同看法。《蘋果》已就小冊子向教評會查詢,正待回覆。

■記者羅智堅、羅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