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動用緊急法 勢火燒連環船

倘動用緊急法 勢火燒連環船

【本報訊】為應對困局,傳聞政府正研究舊例重用,就是否啟動《緊急法》測試水溫。綜合學者、投資界及經濟師意見,倘用法例會對市場帶來不明朗因素,削弱投資者信心,外商撤離與否視乎法例執行及企業定位。現時中美談判前景雲詭波譎,《緊急法》啟動會否火燒連環船,加速美國國會對《香港政策法》檢討及其他法案工作,亦屬焦點。

部份外資或撤離

美國克林信大學副教授徐家健表示,《緊急法》覆蓋範圍廣,具體影響視乎如何執行,若集中拘捕示威者程序或使用以往沒有控罪等政治層面操作,相對金融市場影響未必很大,但「用得一次,唔知下次點用」。

思博資本(香港)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行政總裁張宗永說,當局啟動「緊急法係有可能」,按法律學者理解,法規應用可以好闊,若只着眼限制示威活動的時間、地區或參與者不准戴口罩等,商界未必覺得很受影響,甚或認為可緩和局勢。「心理上出《緊急法》雖然好過出解放軍」,但長遠而言,若法例可引伸至當局有權要求商業機構就事件表態,便會帶來白色恐怖。

對外資撤離的影響,他指要因應企業性質而定,如外資借本港據點開拓中國市場,香港自由度降至等同內地城市水平,未必對其投資構成逆轉;但企業若屬跨國公司落戶本港為亞洲區總部,言論自由及公民權保障,對確保集團員工穩定有重大意義,則法例啟動或會令這些企業考慮撤出。

美國國會提出檢討自1992年批准的《美國—香港政策法》,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家楊宇霆認為,此法例觸及本港獨特關稅區地位,對外商影響更深遠,倘地位不保,誇國公司會更快調動部署。對於政府擬設《緊急法》,他認為若然啟動會否加速美國檢視《香港政策法》進度及其他法案等連鎖效應,值得留意。

上周五紐約尾市,港滙收報每美元兌7.8430,表現平穩,並無受市場謠傳金管局公佈流動資金安排與《緊急法》有關的影響。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