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刊廣告,有「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之句,登時引起紛紛議論,而瓜更熟矣!我始識此句,源自家母,七三年春,東京好冷,早上下雪,至午不歇,我跑到門外,戲雪取樂。郵差送信至,乃余母信函。入屋拆閱,未及一半,雙手發抖,淚如雨下,情不自已。信云──「關琦吾兒:為母告訴你一個不幸消息,萬勿難過。外婆已於日前去世,病程輾轉複雜,群醫束手,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大去亦係解決,你在外,宜多保重,毋令母念……」再也看不下去,伏案啜泣逾半句鐘。我跟外婆感情非比尋常,母親生我,外婆育我,自呱呱落地,便與外婆相依相伴,形影不離。四八年,母親赴港謀生,遺外婆跟我,父親不常見。那年代匯錢不易,家用不準時至,月初豐裕,中旬拮据,下旬袋無分文,惟有捱餓。外婆不吃一兩頓,勉强撐得住,小兒如我,哇哇大喊,聲震屋瓦,遠近皆聞。鄰家興師母聽得,拿着熱騰騰的稀飯趕來:「關琦外婆,先給小囡暖暖肚皮。」肚子餓癟,龍門要跳,狗洞要鑽,還理什麼害羞不?骨碌骨碌吞下去,通體舒泰。然後又有鹹菜炒肉絲、糖醋排骨裹腹,樂惠非常。一月三十日,最怕後十日,幸好外婆人緣好,逐門挨戶打游擊,興師母家、金標外婆家、李老太家,轉七八個彎,每人一頓,足可支持七、八日。救兵一到,外婆捋袖做紅燒牛肉,還有蛤蜊燉蛋,喔唷唷!世上美味,莫有逾此。母親讀書不多,每試名列前茅,學費免交,還賞書簿費,用之添閒書,修讀中文。「黃台之瓜」出自母親手,實不稀奇。
外婆七十五歲去世,那年代永壽矣。外婆病中風,病發時,我適值在她身邊。夏日晚上,我跟兩個同學圍着餐桌閒聊,外婆打着蒲扇,坐在一旁聽我們瞎七搭八地談現代文學,驀地臉皮一搐,半個身子向右邊傾。我一把扶住,耳邊聽得同學在喊:「哎喲!阿婆的嘴巴歪了!」我一瞧,臉孔煞白,下唇向右扭曲,手腳不住發抖。我手足無措,急得幾乎哭起來。女傭二姐打電話召警,醫護人員來了,把外婆舁上病床送院。經急救,命總算撿回來,醫生說是輕度中風,住院兩天回家。母親平日跟外婆爭吵不休,今則孝心滿滿,聘名醫韋金耀診症。韋醫生是老人病專家,詳細檢查,亦斷為輕度中風,可賴藥物維持,千囑萬咐要戒肥膩,按時服藥,別獨個兒外出。外婆廣東話不靈,聽卻沒問題,一逕點頭「曉得曉得」。回家路上,母親警告外婆:勿要亂吃東西,太油的,千萬別吃,外婆平日吃食,雞、鴨、豬連皮帶吞,要戒,難囉!還有,一個人別要出去,小菜叫阿二買去。外婆猛點頭:「蘭芳,曉得喇!我又勿是老懵懂,命總歸要額。」嘿!要老外婆聽話,西天出太陽哩!肥肉照樣入口,吃得蠻開心。我偶然看到,勸止。面孔一板:「小鬼頭,儂阿要看武俠小說?還要吃牛肉乾伐?」我剛點頭,外婆已夾了塊肥肉塞進口。民以食為天,何況小鬼本就是武俠迷、饞嘴貓,小說、美食當前,雙手高舉:「阿婆!我搭儂風雨同路!」於是外婆又是一塊肥肉。外婆頂怕吃藥,千方百計賴吃。乘人不覺,「一二三」偷偷扔進馬桶,恰為我見,要死快哉,給母親知道,要朝天翻!外婆向着我噓了一聲:「明朝下半日我約好范家外婆、李家外婆去『環球』看黃飛鴻,儂要一道去伐?」一聽黃飛鴻,猶如今日青年聽到李小龍,誘惑力十足,登時,心花怒放,順理成章成為外婆幫兇。外婆有時嫌我煩,一個人偷偷溜出去,給母親逮個正着,只好硬說是我吵着要外婆買東西,她不去,我發脾氣。結果換來一頓狠打,兩腿血印斑斑。外婆看在眼中,痛在心裏,摟着我:「吃藥有啥用?還是乾脆去見閻羅爺算了!」邊說邊下淚,最後,兩婆孫,一老一少,抱頭痛哭。七二年,我離港赴日求學,外婆已在綿惙之中,大限有期。為方便照顧,移居北角舅父家中,我去道別,外婆握住我的手:「關琦,儂格一去,阿拉還有見面的一日伐?」我忙說「有有有」,自己知道那是廢話。黃台之瓜何堪摘?人如是,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