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長大後,仍然有一個想不通的問題。世界上,有甚麼是永恆不變嗎?如果說是愛,怎麼又有情人變心、夫妻離異、父子斷親,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說是慾,好些人先是縱慾過度,苛索不斷,後來卻修心養性,清心寡慾,又有人能夠捨去貪嗔癡,過着脫俗的生活。
那麼,更別說物質,甚麼黃金、鑽石、鈔票,通通都有變數。後來,聽到一首歌,歌詞說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人都善變。這彷彿令人不能反駁,當時代換了又換,科技進步了又被取締,人們來了又去,人心又怎能不移。就如深水埗這一區,雖說是較為老舊的一域,如今依然人煙沸騰,但昔日的小販檔、大牌檔已經不復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又一家新餐館。如果要數老店,這區算多,其中一家歷史悠久的,就是位於南昌街的「八仙餅家」。餅店事頭「榮哥」面對種種變遷,只有一個態度,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他喜歡守舊。那麼,善變是永恆不變嗎?答案又蒙上了迷霧。
願初心不變
深水埗彷彿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鳥啼聲剛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店家陸續升閘的聲音。其中這一家零舍熱鬧,外面是深棕色的老招牌,配上「八仙餅家」簡單四個大字,中央的鐵閘拉開了一大半,裏頭隱約傳來嘻嘻笑的聲音,探頭一窺,眼前是亂中有序的餅盤、餅架,放着零丁包裝好的甜點。右手邊的是收銀位置,已經有兩位姐姐在收拾整理店面,直望進去有一扇門透出白光,是製餅工場,裏頭已經有四位師傅在工作。老店賣的是唐餅,整家店都充滿麵粉啊、豬油啊、雞蛋啊的味道。驀地,一名圓臉細眼,頭上頂着黑短髮,身形略胖的男人從工場步出,他就是榮哥,正捧着一盤剛出爐的皮蛋酥,放到店面的桌子上,兩名姐姐不知何時已經把鐵閘全開,光酥餅、棋子餅、老婆餅、大小雞蛋糕、雞仔餅等各樣糕餅陸續被攤放到門前,不少途人已經開始駐足買餅作早餐。榮哥見暫時未有趕急的工作,於是站於收銀處稍息。看着路人急促的步調,他突然感嘆起來:「我做咗幾十年人啦,睇住個世界不斷咁改變,唔多唔少都有啲唔慣。」人家經常說他們老一輩食古不化,他卻認為自己並不是不願意跟着時代走,只是很多事情不是想改變就能改變,例如記憶。
在榮哥的記憶中,來到店裏就有爸爸的身影,爸爸是一個辛勤之人,半步不願離開餅店。爸爸告訴他,這裏前身不是一間餅店,是八仙大茶樓。以前的茶樓都流行有一個唐餅部,賣月餅啊、嫁囍餅啊、糕點等。後來因為開始建地鐵,到處都是地盤,生意大不如前,於是把心一橫,轉做小餅店只賣唐餅。雖然是小店一間,但爸爸常言不要以為小店易做,其實十分辛苦,雖然不用落手做餅,但店裏面所有雜項,例如入貨、賬目甚至下欄工作都一手包辦。到榮哥長大後,因為讀書不成,十八歲就來店裏幫忙賣餅,這下才知道功夫如此多,明白爸爸以前辛苦,那時起,開始認真了解爸爸一直以來的工作。店面工作上手後,他想知道唐餅為何又香又美味,於是開始學習做餅。只是,工場全部都是老師傅,不會認真教授,他只能站旁偷師。「睇得多就識得做㗎啦,都係嗰句,味道唔變好過變,好多客人食慣咗,有份感情。」這是他在爸爸退休交棒予他時,他作出的承諾,如今父親已經離世,他還不忘初心。
願味道不變
說着,他又跑到工場去。現時榮哥已經不用親自製餅,功夫都交由師傅做,他則在旁幫忙。此時,他正在幫師傅準備做合桃酥的材料,有糖、麵粉、雞蛋及豬油。合桃酥可謂小店的名物,比坊間吃到的鬆化得多。只見師傅首先用糖及雞蛋再加些豬油去搓勻,逐漸加入麵粉搓成粉糰,搓至硬身再壓成圓形,就可以入爐。做法看上去十分簡單,而且每家店的材料成份都差不多,要令其鬆化的重點在於糖及豬油的份量,要控制得宜,就會顯得鬆化。其實合桃酥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事實上沒有合桃成份,榮哥指可能覺得它裂開時貌似合桃,所以叫合桃酥。以前他們會用籠仔盛載,再一個個出售,但因為太鬆化,一拿起來酥餅就碎開,所以不見暢銷。後來想到用底紙一個個墊着,方便買走,才開始熱賣。說時遲那時快,一盤小合桃酥出爐,酥香飄繞,又吸引了不少嘴饞的途人。
店外開始排了一小條人龍,一個小男孩牽着母親嘟噥着,忽而甩開媽媽,張開手往上邊跳邊大喊:「燈籠啊!燈籠啊!」這才發現小店的門前掛滿了燈籠,啊,快到中秋了。這是榮哥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每年中秋的前兩個月,他們就開始製作月餅,最好賣的,當然是雙黃白蓮蓉。看看手錶,已經快到中午,榮哥正往另一邊的大工場去,看一看月餅的製作進度。甫進工場,就看到一名老師傅在洗蓮子。「我哋呢位老師傅做咗好多年,比我仲講究,我好放心交畀佢做。」榮哥搭了搭師傅肩膊,師傅內斂,只報淺笑。
做月餅功夫繁複,尤其是自己煮蓮蓉。先講蓮子,以前蓮子十分昂貴,大部份平民餅店只能用泰國金邊蓮,現時則講究得多,要用最好的湖北雙蓮,清香很多。首先將蓮子洗乾淨,去除雜質後,再逐粒去芯,去得不徹底就會有苦澀味。然後將其焗至軟身,與糖混合後再磨滑,磨滑之後落鑊,加食油烹煮數小時。舊陣時,他們更會加些肥豬肉粒,貪其夠香口多油,現在不流行多油,所以他們改用最貴的花生油,吃起來帶香而沒有油膉味。煮一鑊蓮蓉有幾百斤,見老師傅攪動着蓮蓉,大汗淋漓,單是月餅餡的製作都要耗時一整個月。煮好的蓮蓉放邊攤涼備用。接着要先搓好餅皮,用麵粉、糖漿、油及鹼水搓勻,搓至軟硬度適中就完成,放蛋黃入蓮蓉內再秤重量,然後用餅皮包裹後,就可以打模,做夠三盤可以入爐,焗半小時左右出爐。沒有機器化製作,工序相當嚇人,但榮哥堅持人手製作,因為機器始終有些位置兼顧不了,手作會美觀一點、細緻一點,最重要是,手作有一份人情味。他謂:「全心全意去做,幾十年都係咁做落,所以唔想改變。」人嘛,有時候很是執着。
願情懷不變
執着總是有原因的,榮哥用事實來告知。正正因為堅持傳統,現時的確多了很多年輕人吃唐餅,更有外國人來光顧,這刻的店裏就有幾個韓國人來買月餅,雖然買得不多,一個起兩個止,但也算是揚了點小威。然而,做了幾廿年的餅店,對他而言當然對街坊最有感情。畢竟於這區長大,感情特別深厚。這也許是傳承了爸爸的情感,其父做到八十多歲才退休,工作時,榮哥不時都想起爸爸:「自己年紀越大,就越明白爸爸當初除咗賺錢養家之外,仲想守護傳統風味,想一班老街坊繼續食到舊陣時嘅味道,所以我都會做到自己做唔到為止。」他今年五十六歲,於這一區居住了幾十年,於餅舖工作了三十餘載,賺不了幾個錢,但賺了一份感情。
每年中秋雖然忙,但同時是他最開心的時間。深水埗區很多街坊都吃小店的月餅,雖然很多東西都改變了,月餅又多了很多款式,甚麼冰皮、奶黃、流心,但傳統始終有它的價值。每年團圓之日來到公園,看見街坊邊玩燈籠,邊吃自己做的月餅,方才恍然念舊的人很多,街坊嘛,吃的都是一份感情。他把月餅一層層地堆放於門面,這是應節之舉,他笑言:「見到自己啲月餅罐好開心,覺得好似為呢區留低咗一份感情,自己由細喺度長大,有咩開心得過班街坊年年記得你?」正因如此,他更加要做好唐餅,保住爸爸的心意,不要令一份人情味流失,繼續用他們雙手祝福大家人月兩團圓。
這一個中秋,來得有點不合時,誰都渴望一家團圓不變,可是,前路卻充滿變數,大家只能往前尋找歸途。或許,有一樣不變的是,人們希望願望成真的心。祝願香港,人月團圓。●
八仙餅家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97號地下
電話:2729 9440
營業時間:7:30am-7:45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