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上接「風調雨順」,卻是反諷。國泰,是航空企業;民安,是被忘藝人。然雙雙上頭條,就是變天。
畢竟我們要承認,受香港娛樂長年薰陶,教我們對人事定型想像——比如說空姐,因為《衝上雲霄》,我們會想到陳慧珊或胡杏兒,然後她們上機,打開艙門等待着的,定會是吳鎮宇或張智霖,以及煞有介事的專業微笑。
這個專業組合在銀幕前永遠制服亮麗,也像別個組合在舞台上必然髮閃如金——E-Kids,也不算在樂壇佔過甚麼席位,卻是廿年前演藝企業東方魅力的新人力量,以打開中華大門,連結國家市場。雖說E-kids沒有大紅,但仍教人記得幾個金髮少年狂舞高歌,更像一霎光輝。
直至有人認出那把金髮,隨已屆三十九歲的臉頰,竟是其中成員阮民安,於遊行隊伍裏義載遊人、派發雨衣,亦教兒子感謝隊中哥哥姐姐。我們大抵明白,香港娛樂總是只以一種面向示人——空姐,是亮麗;藝人,會生光……直到現實空姐會擔心「打開艙門唔知邊個會等緊你」,又或者藝人直言「大中華」那道門不易入,可想而知,機上與台上光輝,不是永恆。
是故兩個名字反諷——國泰、民安,是國民先行,可原來在亮麗生光背後,都同樣導向一閘權力關口;這已像時事通識,不言而喻。問題只是,在娛樂主導香港幾十載的想像裏,來到今天又會怎樣延展下去?於此可以拋出幾點觀察。
一.娛樂政治——有說娛樂是「非政治化」工程,尤其在香港自由經濟體的運作,娛樂企業根本只想用歡笑賺錢,也與七十年代社會穩定論述巧妙配合。不過事實是,娛樂本來就是政治,而政治更會滲入娛樂,是故才有藝人為「搵不搵人仔」各自表述,阮民安就說過「愛人仔,更愛香港」。
二.飛身表態——比如田蕊妮與周柏豪,前者只為分享,後者只叫大家做選民,卻被洗版狠批,都是中華大門逼迫埋身的引證,惟有即時澄清。還未計校長、千嬅等隔代歌手飛身表態,竟像史無前例的紅海行動。這似乎已成藝人的發展指標,與航空企業一致。
三.新人絕迹——那非新人絕迹娛圈,而是絕迹論政,不再像幾年前鄧紫棋或麥明詩等,都敢發表政見。畢竟三、四十歲的阮民安或已是「最後一代」藝人,敢冒風雨上街,而年輕藝人就不盡多見了。記得當年E-Kids出道,金髮立即染黑,上台唱兒歌為開學打氣;但今日學生一夜滄桑,兒歌單純,又豈容娛樂反映莘莘學子再入校門所見的動盪時光?
國泰民安,是名字,也是反諷隱喻;只覺娛樂變天,「中門」大開——是中國門,都比艙門、校門為大。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