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在富士斯巴魯線(スバルライン)五合目車站下車,步出廣場,商店都沒有營業,冷冷清清。這是多年前的夏天,跟好友D結伴第一次出遊日本,也是第一次踏足富士山,想像中廣場上會擠滿世界各地湧來的登山客,卻一個也不見,原因很簡單,是日六月二十富士山還沒有開山。
每年七月,富士山頂積雪融得不多時,才是登山季節的開始,但到九月初又會閉山,也即是說,一年之中,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可以登頂。其實行程中本沒有登山計劃,自己只登過郊山,D是運動健將,但也沒爬過高山,富士山名氣太響,反正回程巴士兩小時後才到,不如就登一小段。這是個臨時決定,沒有適當裝備,沒有地圖,天氣也不佳,兩人膽粗粗地,便向登山口進發。
林中的山路仍算平緩,但沿途不見一人,六合目安全指導中心的富士山警備派出所外,一般會有警察站崗,看到一身遊客裝扮的,都會阻止登山,但因為仍未開山,沒人看守,我們直接便過了。離開六合目後,只剩低矮樹叢,走在火山碎石沙礫上,任由強風挾帶霧濃吹刮。接近七合目,海拔2,700米,終於見到第一間山屋,但大門緊鎖,山路也開始變陡峭。當年的自己雖是爬山新手,但也絕非鹵莽之輩,決定到此為止,回頭下山。
四條路線登頂富士山
再次踏足富士山,是十四年之後的事。已有一定攀山經驗的四位山友,從立山黑部下來後,轉戰富士山。富士山登頂,有四條主要路線,吉田線、須走口線、御殿場線和富士宮線,古時登富士山,從海拔860米的富士淺間神社開始,先到海拔1,450米的馬返,古道的登山口。從馬返到山頂,分為十個合目,亦即是現時的吉田線。車道開通後,吉田線可從五合目起登,路線便按登山口一分為二:河口湖口線(河口湖方向的富士斯巴魯線五合目啟步)和吉田口線(原本的古道),兩線其實在六合目前匯合成同一條。原本打算走冷門一點、歷史古蹟多一點的吉田口線,因遷就交通住宿,最後選擇了熱門的河口湖口線。
重臨開山後的富士斯巴魯線五合目,終於見證這個地方的可怕:琳琅滿目的紀念品,錢包很快就會被清空,幸好我沒有這方面的慾望。蒼翠樹林、赭紅火山碎石沙礫,熟悉的地形,卻是截然不同的氣氛;滿山的登山客,沿途熱鬧非凡的山屋,燒印服務攤前排起旳人龍,付300日圓,登山名物金剛木杖上就多一個火烙的圖案。開始上八合目,人實在太多,一到需爬升的地形便開始塞車,我不心急,轉身慢慢欣賞山下風景。
海拔3,100米,八合目的山屋「太子館」是預訂好的留宿地,相傳是聖德太子騎馬上富士山休息的地方,我是有點懷疑的。條件所限,晚餐的漢堡肉咖喱飯,簡單、美味,但份量有點少;通鋪空間太擠,躺得不舒服,半夜便要爬出被窩準備出發,其實睡不了多久,故也有人選擇夜行登山,省掉一筆住宿費。早餐一吃完,便摸黑出發,加入那一條通往頂上十合目的火龍。
滿足爬山新手成功感
再爬升150米,海拔3,400米處聚集三間山屋,須走線登山道在此與吉田線匯合,經過海拔3,450米的「御來光館」,清晨4點,終於來到九合目的鳥居。穿過石雕狛犬坐鎮兩側的鳥居,便進入神域了,對於爬山新手來說,肯定有很大的成功感。早前在一個講座上分享登劍岳的經驗,聽眾在講座後查詢的,卻是富士山的情況,是否值得去爬的問題。回答這些查詢,其實有點傷腦筋,不少沒有登山經驗的朋友,因為富士山的名氣,躍躍欲試,自己得設法讓大家明白,難度不算大,但絕不能忽視天氣、落石、高山症等風險,要準備充足,早前一名29歲俄羅斯女子在九合目遭落石擊中死亡,是一個很清楚的警號。至於是否值得爬,更難給予意見,慣爬險峻高山的,會覺得乏味;喜歡火山地貌的,阿蘇火山更為吸引,也更易親近。
遠方翻成魚肚白,山頂溫度是零下四度,大家開始在「頂上山口屋」外挑最好的位置看「御來光」。4時25分,雲海之上一輪紅盤從天際線上升起,鐘聲敲響,山上的人們高聲唱起日本國歌,高呼萬歲。部份外國人覺得有趣,跟隨起哄,也有人會感到突兀。日出時高呼萬歲的心情,8月23日晚上曾登上獅子山頭舉燈吶喊的山友,應該都會明白。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