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歌燕市 - 林道群

慷慨歌燕市 - 林道群

風大雨大,突然收到一個大郵件,木箱密封,四邊釘上幾十口螺絲釘,結實硬淨,手邊只有簡陋的螺絲批,等擰開螺絲打開箱子,已手心起泡痠痛,心裏暗叫不妙,這副骨頭再不勤加鍛鍊,早晚要上前線的,如何抵抗暴警棍打腳踢。

原來是裝框好的一幅書法鏡心,記起來了,去年九月京城大少董明代收得這張金梁,其後又托他在京找老師傅裱褙,用老花梨木上框,未料師傅年邁,不慎跌交骨折,療養了大半年工夫才恢復,事隔多月幾乎忘了。

金梁大名鼎鼎,不用多說,初字錫侯後改息侯,晚號瓜圃老人,滿洲正白旗人,光緒進士。民國以後,一度赴奉天,教張學良國文和書法。都說這一時期,他以擅長鐘鼎篆籀,為世人所知。

問題來了,中國書店拍賣沒有圖錄不加釋文,金梁這幅他最拿手的篆籀書法,我左看右看只認出不夠一半的字,董明本來這方面有稟賦,加起來也只認出六成。苦思無計,只好抱去找翰墨軒主人許公。許公果然厲害。是這樣的一首七言絕句:

東菀名叟大小張,文章經濟兩堂堂;

舊京往事勞傳述,二代親交精衛汪。

次溪世兄屬題 銀錠橋話往圖 息侯金梁

大小張指的是廣東東莞張篁溪張次溪父子(如今朝政亂濁,福建幫蠻橫到處打人,民國時期廣東人文事政治兩堂堂)。張篁溪跟汪精衛同學,是康有為萬木草堂弟子,曾助康纂輯《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最為世人津津樂道的是,金庸小說寫到的袁崇煥,是張篁溪捐資在北京建造了袁督師廟,在廣渠門重修了袁督師墓。跟這幅篆籀直接相關的應該是,一九四二年《古今》第五期刊登一則《銀錠橋話往圖記》,圖為齊白石、李雨林所繪,作者張江裁(次溪)寫道:「舊京地安門外,夙多潭沼,荷芰菰蒲,不掩淪漪之色,銀錠橋尤為第一絕勝處。」

然而張次溪知道,我們也知道,銀錠橋有名,非關波光山影,也不只為雅流懷舊之資。其所以一再出現在掌故文史中,是因為政治,因為汪精衛庚戌年偕革命黨人,潛入北京,謀炸監國攝政王載灃,此即近代史赫赫有名的「銀錠橋案」。更因為汪精衛事敗被擒獲後,在獄中賦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張次溪既寫了銀錠橋話往圖記,又寫了錠銀橋史考,更有名的是編纂了《汪精衛先生行實錄》。「舊京往事勞傳述,二代親交精衛汪」,此之謂也。至於有人說他刻意凸顯汪精衛作為革命志士開國功臣,掌故家打撈歷史風土,混入了政治的塵埃。有人後來甚至考證,汪精衛要炸的是甘水橋,而不是銀錠橋。